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实习生 陈旭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于6月15日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党员代表记者见面会。出席会议的党员代表有昌平区龙泽苑街道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丰台区宛平城地区退休干部郑福来,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久林,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丹,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秋子服务”品牌带头人方秋子。
五位党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发挥着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同时,他们也带领着身边的群众不懈奋斗,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他们中间,郑福来是一名有着近七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1931年10月出生,1952年12月入党。卢沟桥七七事变发生时,他还不到七岁。新中国成立后,他希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建设党组织宣传的未来的美好生活。通过努力工作、不断学习,他终于如愿以偿。
作为卢沟桥事变亲历者,在新中国成立后,郑福来一直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宛平城中外游客、中小学生和党员群众等讲解卢沟桥抗战历史。他接受党的教育多年,怀着“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退休不褪色”的使命感,在退休之后也仍然坚守在卢沟桥讲解的一线。每到节假日,老人更是不得休息,家里人劝他休息,他说“很多人一生只来次卢沟桥,我不能错过!抗战精神的传承更不能错过!”
在郑福来的影响下,宛平城地区先后自发成立“卢沟桥文物保护队”“郑福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组织,为保护卢沟桥文物、传承抗战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福来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作为共产党人、卢沟桥人,我要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把这段历史传承好是我当之无愧的责任。”他认为,历史必须铭记,历史必须传承,历史是教科书,是清醒剂,是一面镜子。
同时,作为今天现场唯一的“90后”老党员代表,郑福来也寄语青年党员,希望他们意识到“青年兴国家兴,少年兴国家兴”的道理。他认为,共产党的光荣传统的代代相传要靠年轻的党员去传承和发展。他希望青年党员可以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除了老党员郑福来,新党员王丹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述了自己与党的故事。
王丹出生于1988年1月,今年四月刚刚成为预备党员。他在2020年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发表期刊论文86篇,授权发明专利11件,受邀在国际会议和哈佛大学、美国通用汽车总部做学术报告8次,在国际期刊《 Applied Nanoscience》任副主编,曾获评“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
王丹出生于山东临朐县,这里是沂蒙革命老区。他从小受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影响,对共产党有着向往,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工作之后,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是立德树人、科技报国。在学校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下,他一步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在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王丹参与了口罩重复使用的科研攻关。一家浙江企业在网上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并向全体员工推广实施口罩的科学重复使用,解决了复工复产面临的口罩生产不足的难题。他希望在今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在科研方面着眼于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广新产品和新技术,争取早日解决行业发展中“卡脖子”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丹为学校化工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工程伦理学课程。他认为,增强化工人才的工程伦理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化化学工程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国内率先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之一,王丹和同事们创新融合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学生们传递科技报国的理念。
王丹表示,他十分荣幸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将成为他人生中新的起点。
本次记者见面会有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交通广播、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出席。据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委宣传部近期还将举办多项新闻发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