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人之醉,意不在酒

醉的哲学 立体.jpg

《醉的哲学》

王俊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醉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一种很多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 现象学者尤其擅长对人的意识状态进行犀利的剖析,然而,对醉的状态下,真能做出清醒的分析吗? 对醉的研究,是一种切己的体察。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下,醉又意味着什么? 作者在本书中对古今中外的哲人关于酒醉状态的描述和讨论进行了分析,也扩展到对中西饮酒文化的思考。

>>内文选读:

对饮酒的存在论分析

在《乡间路上的谈话》这篇海德格尔杜撰的一场谈话中,他对饮酒活动进行了一种存在论现象学层面上的描述。首先,通过对“空”的讨论,他论述了酒壶与酒通过壶的“容纳作用”建立了一种现象学的意向关联。随后他用“聚饮”为例说明了一个更广大的意向关联关系,酒、饮酒的人、欢饮的过程共同聚合成为一个事件,并进一步指向天空和大地:

作为提供欢饮的东西,聚饮逗留于美酒中,美酒逗留于葡萄中,葡萄逗留于大地上,逗留于天空的赠礼中。

是美酒将人群汇聚到一起畅饮,而美酒又以意向性的方式指向葡萄,葡萄指向大地,大地与天空遥遥相应。以酒为核心,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意义指引,聚饮这一事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本有之勾连表达,最终指向世界整体,这是聚饮的存在论意义。

gan.JPG

除了聚饮活动通过意义关联而实现的聚合作用,酒本身乃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聚合事件。酒作为一种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汇聚力量,在海德格尔论及著名的天、地、神、人“四方域”的时候也被作为例子举出。在1950年一篇题为《语言》的演讲稿中,海德格尔对特拉克尔的诗歌《冬夜》进行了分析,他特别对其中一句做了细致的阐释,这两句诗是:

在清澄光华的映照中

是桌上的面包和美酒

在这里海德格尔谈到“物的世界化”,面包和美酒成了把世界聚集到一起的东西。它们在其物化之纯一性中闪烁。面包和美酒乃天地之果实,是神对人的馈赠。面包和美酒从四化的单朴性中把四方聚集于自身。被令之物,即面包和美酒,乃是单朴之物,因为它们之实现世界是由于世界之恩赐而直接完成的。这种物喜欢让世界之四重整体逗留在其身旁。

酒和面包源自自然,是神的馈赠,又蕴含了人的制作,因此它们将“天、地、神、人”的“四方”聚于一体,世界的四重整体汇聚逗留在它们之上。酒作为物,本身就具有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丰富关联和指向,可以呈现出整个世界。

就人与酒的关系,海德格尔指出,我们饮酒也并非因为口渴,而是要“摆脱口渴”,亦即摆脱一种生理层面的因果决定,饮酒是“为交游而饮”“为告别、为纪念而饮”“为其他的欢庆而饮”“为庆典而饮”。酒和饮酒作为生存之隐喻包含的丰富内涵令人目不暇接:“浩瀚之境”成为酒壶之“空”的境域,天空与大地成为美酒的境域,庆典和交游成为饮酒的境域。

总的来说,“人类是一种境域性的存在”,是镶嵌于世界之中的,而不是原子式的、对象化、边界清晰的孤立个体,酒和饮酒活动由于其丰富的意向关联,成为体现这种境域性存在的恰当途径。

作者:王俊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