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人说:家里那么多煲汤的好料,都没时间下厨,真是既浪费又可惜。
的确,因为引进每一种物产前,都会先买样品试试,结果是家里有十多种野生菌待消化,况且,冰箱里还有两块诺邓火腿呢。
▲这是可以生吃的三年火腿,考察时吃了。
说起火腿,我首先想到的是盐。
▲曾经的诺邓,以卤代耕。图为卤水出水口,盐壁上挂满了盐晶体。此图拍于澜沧江流域的拉井。
▲诺邓盐以前只是食用盐,今天还是特别的工艺品。
在澜沧江,最出名的盐田风景是西藏芒康县的人工晒盐。实际上,澜沧江流域众多地方产盐,今天许多地名带井字的,很多与当地的盐井相关。盐井密布的地方,有“十乡八盐井”之称。
▲图中石刻“五井提举”,正是掩藏在时光里的记忆。五井,包括诺邓井等五个盐井。
盐,在古代是重要的财税收入。明代在全国设置了七个专管盐务机构——盐课提举司,云南占了四个,其中就有诺邓。可见内陆的云南是古代产盐的最重要根据地,当然,产的是井盐,不是海盐和湖盐。
▲诺邓古村里的羊
盐井的起源传说,往往与羊有关。因为羊需要盐补充营养,通过羊的找食盐,进而帮助人们找到盐,合情合理。
在牧区,每次看到牧民给牦牛、羊等牲畜喂盐,主人拿着盐走过来,牲畜自动会靠近主人,感觉那是人与动物的特别交流。今天的诺邓村还产盐,村中一路的羊粪告诉我还有村民在养羊。
▲诺邓村的石板路,让我想起我童年时的青华村。
▲诺邓村一角
▲诺邓村的民居
有了盐,就很可能会养马。诺邓村依山而建,满目石阶,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马,大大解决了村里的搬运问题。
盐马古道时代,马还是联结远方的重要交通工具。也许,贩卖盐是那时马帮最赚钱的生意。如今,在石板路上深深的马蹄印,还告诉我们这里马帮曾经的光辉岁月。
▲诺邓村的今日“马帮”
▲诺邓的三月
今天,盐马古道已在历史深处。马帮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时,猪,上台了,上中央电视台了。
《舌尖上的中国》把诺邓火腿做了一次最生动的广告,以至诺邓村所在的云龙县广告也与此息息相关:你若回眸,我便还你一生不舍的味道!这是我看到最煽情的政府广告了!
▲还在“火腿房”静候岁月的火腿
诺邓火腿能火,在我看来,一是有富含微量元素的优质盐;二是有上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诺邓黑猪;三是有独特的制作工艺。
每年冬至到大寒,是制作火腿的最佳时机。杀年猪后,用诺邓特酿玉米酒倒在猪腿上,撒上诺邓盐边撒边搓,让猪腿充分吸收盐份,最后在表面上还要再撒一次盐。然后将猪腿放在木缸或大铁锅内腌上15到20天,再抹上一层盐,最后在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煮盐锅底里卤水沉淀后的稀泥,可别小瞧这个“和稀泥”,有特别的保鲜、增香和防虫作用呢。
▲火腿里也有江山
制作后吊挂在阴凉、通风的“火腿房”,半年以上即可食用,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在自然环境发酵下,诺邓火腿需要存放3年才能发挥到极致,到那时火腿可以生吃,且脂肪会氧化成特殊的美味;四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隐藏在山坳里的诺邓,处于江水大转弯位置,因此拥有“太极锁水”的震撼场景。这一景观,在摄影界的帮忙推动下,让云龙县有了“太极之城”的美誉。
▲走吧商城出售的诺邓火腿
诺邓火腿火了,也许未来真的需要“千年等一腿”了。腌制过程,本身需要不少时间和心血。即便是每年努力提高产量,产量也有限。
▲诺邓村有千年的历史,从老狮子上能触摸到时光走廊里的尘埃。
为了邮寄方便,从诺邓村出发的火腿已切块真空包装。火腿到家后,往往放在冰箱里。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千万别让诺邓火腿躺在冰箱里!再好的食物,放太久也会变坏啊。
离开了诺邓温润的气候环境(最适合对火腿进行深度发酵),放在冰箱里冻,是无法让火腿自然发酵的。
▲火腿与诺
如果说怎么食用诺邓火腿,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组合是煲汤,切几片火腿与野生菌一起发挥彼此的“味极鲜”。当然,火腿的食用方法很多,如切成薄片炒菜。老友勇哥的推荐是炒青菜时放几片,一是因此可以少放盐,二是青菜更好吃。原来,火腿就是天然的“味精”啊!在诺邓当地,莴笋炒火腿、火腿炒饭是很受欢迎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