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只可以透露的是,此次调查是出于正常的工作发出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7月29日从两家银行处确认,已收到央行下发的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只可以透露的是,此次调查是出于正常的工作发出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得的文件显示,此次调查是为掌握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情况。调查指标包括“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月末全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含个人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等5项,其中有3项需要单列出与蚂蚁借呗、花呗合作的数据。
这份通知引发市场诸多猜测。监管意在摸查线上联合消费贷不良率,抑或是剑指蚂蚁借呗、花呗?市场还有解读称,此举是为摸底线上消费贷流入楼市情况。
有银行人士表示,这次要做的就是直接报数,后续监管或会根据摸底情况采取措施。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可能是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关注此类业务,而蚂蚁借呗和花呗的规模据市场估算在1.3万亿元到2万亿元之间,在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此次调查并非针对蚂蚁集团,但对蚂蚁集团的影响应该还是比较大的。
央行摸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5项指标中3项需单列蚂蚁借呗、花呗数据
“我们已经接到了通知,今天开始弄了,量不大。”一家地方银行总行消费贷部门人士7月29日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证实。另有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亦确认,28日已收到该通知。
通知显示,央行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管理信息部等。这24家主要金融机构需要在7月30日下班前报送境内法人汇总数据,通过“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消息模块上报至调查统计司。
此外,央行各分支机构也需要在7月30日下班前报送辖内各中小金融机构的单家境内法人汇总数据,通过业务网上报至指定邮箱。
调查内容为线上联合消费贷款。通知解释称,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只填报自身发放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表中需填报的5项指标中,有3项需要单列出蚂蚁借呗、花呗数据。5项指标分别为“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当月发放线上联合消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当月发放全部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信用卡透支)加权平均利率”、“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不良率”及“月末全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含个人信用卡透支)不良率”。
其中,第1、4项指标需要单列出与蚂蚁借呗、花呗合作的数据;第2项需要单列出与蚂蚁借呗合作的数据。
摸查不良、信贷流向还是剑指蚂蚁?
央行摸查的这份通知自7月28日流出后,引发市场诸多猜测。
“我们要做的就是直接报数,没有更多的指示。”前述地方行信贷人士称。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大家都处于“盲人摸象”阶段。
未来金融研究院侯本旗博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央行可能是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关注此类业务。银行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但客户增长和风控主要靠联合贷款机构。这种风险激励不对称的合作模式隐含着可怕的潜在风险。如果合作贷款机构为做大规模而采用过于激进的客户下沉策略或实施数据操控,银行发现时刹车已晚。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蚂蚁借呗和花呗的规模据市场估算在1.3万亿到2万亿之间,在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不管有没有增信和兜底的条款,最终的风险必定还是要由银行来承担。所以我觉得这个并非针对蚂蚁集团,但是对蚂蚁集团的影响应该还是比较大的,在他们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之前,必须要降低杠杆和规模,以免发生系统性风险。”董希淼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
他进一步表示,有些中小银行的联合贷款利率非常高,比如有些高达年化20%-30%,中小银行通常可以分到7%,他们自己做贷款可能就能赚到2%-3%,能拿到7%他们已经很开心了。所以该业务的风险也很高,这也是最高法要降低民间借贷上限的背景之一。
对于“通知意在摸底线上消费贷款流入楼市情况”的猜测,受访人士认为,控制资金流向不是重点,没有太大关系。
7月29日,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们只可以透露的是,此次调查是出于正常的工作发出的。”
联合贷款规范仍需相关细则
虽然此次调查仅针对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也再次引发市场对联合贷款的讨论。
银保监会两周前刚刚下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从联合贷款模式上给出了方向。其中明确,商业银行与其他有贷款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本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管理机制,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被业内视为监管层对互联网贷款行业和助贷行业是持宽容、支持的态度。
不过,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认为,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监管规定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确认,比如在联合贷款中,如何解决“双债权人”的问题。联合放贷的必然就是双债权人问题,也就是A、B共同出资向借款人放贷,放贷比例如何构成是其中的问题之一,这可能导致未来债权不清等问题。
他向记者举例解释这种合作模式,假设借款人借了10万元,A、B每家出资5万,以A的名义放款。“如果借款人违约怎么办?如果借款人还款3万,这3万又该怎么分?”
毕研广表示,虽然征求意见稿中已经说明了商业银行要建立起联合贷款的制度,但依然解决不了双债权人的问题,只要是联合贷款必定会出现双债权人和杠杆率的问题,均需要详细的文件进行规定。有银行人士亦认为,目前这份通知还只是摸底,后续监管会根据摸底情况采取措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