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曲艺团讣告:河南坠子名家郭文秋病逝,曾获牡丹奖

济南市曲艺团介绍,郭文秋一生为人忠厚,奉行“戏比天大”。

据济南市曲艺团讣告,该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郭文秋,3月21日11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郭文秋是河南坠子乔(清秀)派传人,9岁学艺,24岁出任济南市曲艺团团长,在山东及中国曲艺界影响广泛,留下了数百段经典作品。2008年,她获得了中国曲艺界最高奖项“牡丹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颁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

济南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晓峰对南都记者表示:“郭先生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艺人,虽然怹老人家近年一直多病,且不在济南,但毕竟是济南曲艺人、济南曲艺观众的一个念想。如此一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华丽谢幕。”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也曾称赞郭文秋是“曲艺活字典”和“说新唱新的楷模”。

晚年的郭文秋。

9岁学唱山东大鼓,后改学乔派河南坠子

郭文秋出生于1935年,原籍河北、姓崔。1944年,9岁的她被济南郭氏戏班收养,学唱山东大鼓,1年后改学时兴的乔派河南坠子,14岁就跟着戏班到南京、上海的书场演唱,与高元钧、骆玉笙等名艺人同台。

新中国成立后,郭文秋回到济南,开始在明湖曲艺二队表演,后调入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演出之余参加“文化扫盲班”,参与编演了许多新段子。

年轻时的郭文秋。

1958年,全国首届曲艺会演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23岁的郭文秋表演的新编河南坠子《送梳子》,获得了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她由此蜚声全国曲坛,并被树为全国曲艺界四面红旗之一。

1959年底,济南市曲艺团成立,郭文秋出任团长,与3位七旬曲艺泰斗傅泰臣、谢大玉、邓九如合称“三老一少”。其中,郭文秋的演唱被公认为“吐字清晰流利,唱腔和润脆亮,噪音高低自如”,在发扬乔派精髓的同时,对音乐、曲风、表演程式等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她演出的一批创新作品,如《田桂英开火车》《兰花翻身》《向秀丽》《两情愿》等,均受到基层劳动者的广泛欢迎。

培养多位传人,孙女承其衣钵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郭文秋曾先后当选济南市和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她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对山东曲艺的传承、发展做了开创性的贡献,山东省文联曾评价其为“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老一代曲艺家”。1996年,她因患病告别舞台,但一直没有离开曲艺界,去世前为山东省曲艺家协会荣誉主席。

2009年10月,姜昆来济南探望郭文秋。

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2009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来济探望郭文秋,称她是“曲艺活字典”,并说:“您是说新唱新的楷模,为山东的曲艺打下了好基础,我们不会忘记您创造的辉煌与贡献。”

济南市曲艺团介绍,郭文秋一生为人忠厚,奉行“戏比天大”。除了留下《玉堂春》《蓝桥会》《送梳子》《韩英见娘》《闹场院》《黛玉悲秋》《偷石榴》等几百段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她还培养出了单连丽、郭笑莲、薛维萍、陈杨等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演员,为中国曲艺尤其是河南坠子的传承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和精力。

南都记者了解到,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河南坠子演员陈杨,是郭文秋的孙女。她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模特专业,最终在祖母的感染下拜师学艺,继承了她的事业。

郭文秋对这样一位孙辈非常得意,生前曾公开评价:“不客气地说,她在济南算是数得着的。一张口唱,都说有我的风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