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汲和海瑞在江边救了本剧头号福星齐大柱之后,立刻来巡抚衙门问,为什么不允许粮食买卖。
这下可是把何茂才气出个好歹。
等何茂才气冲冲来找郑泌昌告状的时候,郑泌昌却一脸忧愁,开始分析起了朝局。
不得不说,还是郑泌昌领悟能力更快一些,已经快搞明白了事情的本质,但何茂才就比较笨,看了半天信都没弄明白,还得郑泌昌解释。
改稻为桑的起因就是上下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所以张居正和小阁老都想出了改稻为桑的主意。
张居正的版本是,一方面用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驱除海面倭寇,另一方面进行改稻为桑,并且将挣到的钱,一部分分给农民,另一部分进入户部,也就是国库,这样老百姓和朝廷都受益。
严世蕃的版本则是,让胡宗宪继续剿灭倭寇,但是不能全剿灭,否则严党覆灭。同时改稻为桑的时候捞一笔,中饱私囊,其余的部分直接通过织造局进入嘉靖的私人腰包,至于老百姓,那就无所谓了。
很显然,嘉靖采纳了第二条,因为嘉靖才是整个朝廷最大的贪官。
但裕王党看出来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如果严党这次不能捞钱给嘉靖,那嘉靖就会立刻干掉严党。因此,裕王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改稻为桑搞不成。
恰好,胡宗宪也看出来改稻为桑是不能搞的,因为按照严世蕃的搞法,浙江大量的农民就会失地,那时候流民四起,跟倭寇汇成一伙,立刻就是天下大乱,因此他不同意,还各种阻挠。
但再怎么阻挠,胡宗宪也是严党的人,指望他能公开反对改稻为桑是不可能的。
因此胡宗宪就成了本剧第一个背锅侠,严世蕃认为他阻挠改稻为桑,是要投靠裕王党,因此要整倒他,逼他辞职。
但嘉靖看明白了,知道胡宗宪是公忠体国,更何况现在倭寇未除,他不能走。可如果任由胡宗宪继续陷入改稻为桑,将来嘉靖收拾严党时,必定连累。因此嘉靖让胡宗宪卸任浙江巡抚,就是要保护他。
胡宗宪体会到嘉靖的苦心,因此从这时候起,胡宗宪做事更多的是为国,而不是为严党。他知道浙江能不能乱核心就是改稻为桑的时候,能不能弄来粮食,因此立刻就去找徐阶高拱要粮。
徐阶这老狐狸,怎么可能把粮给胡宗宪。徐阶就是要严党倒台,还不能让人知道是他干的,所以表面上答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根本不借。
同样作为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狐狸,胡宗宪立刻就明白了徐阶的话到底啥意思,可胡宗宪还是不死心,一方面决定去找赵贞吉要粮,另一方面阻拦高翰文。
严世蕃搞定了胡宗宪之后,知道如果严党的人继续搞改稻为桑,将来被裕王党抓住把柄,很难不被清算。因此就想出一招绝妙的,用高翰文这样的书呆子。一方面他不是严党的人,将来改稻为桑出了事,高翰文一人承担,跟严党没有瓜葛。另一方面有这样的人在,郑泌昌何茂才也不会把事情弄的太糟糕。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招妙棋,但很多时候,事情就毁在这样妙棋上。
如果严世蕃派了个心腹下去搞改稻为桑,改稻为桑肯定能搞成,严党肯定保住了。裕王党也必定发难,那时候严世蕃直接把心腹和郑何二人拿出来顶罪,事情就圆满解决了。
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裕王党要搞严党,这种事怎么可能不付出点代价。可严世蕃居然连一个小卒子都不肯舍弃,那事情就开始进入失控的状态了。
胡宗宪立刻抓住了严世蕃的这个漏洞,告诉高翰文改稻为桑的部分真相。因此高翰文一上来就跟郑何二人对着干。
本来高翰文就是一小卒子,掀不起什么风浪,可背后有裕王党推波助澜,还送上两个知县,这就足有一战之力了。
更为关键的是,高翰文的态度让郑何二人起疑,郑何死活想不明白,改稻为桑是早就商量好的,怎么严世蕃会在关键时刻派一个人反对改稻为桑呢?
这就出现了一个剧情分叉地方,即郑何二人知道不知道高翰文改变态度是因为胡宗宪?
有不少人都认为郑何是不知道的,因为胡宗宪是在驿站碰见高翰文的,这是严世蕃预料不到的。
他们甚至据此分析,就因为信息的阶层不对称,导致郑何二人为自己考虑,直接把水搅浑,所以改稻为桑才黄了。
但我个人觉得这不重要,因为就算胡宗宪不找高翰文,第一次浙江朝堂上两个知县也会说出真相,高翰文必定倒戈。就算第一次浙江朝堂上俩知县没有出席的权力,俩人肯定会顶着不办,高翰文必定询问,也一样会知道真相,照样顶着不办。
所以其实无论胡宗宪见不见高翰文,高翰文都会反对改稻为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核心就是高翰文根本就不是严党的人。
这就是严世蕃自以为聪明,但实际上非常蠢的地方。因为严世蕃就是想找个不是严党的人,还要为严党送命。
但因为不是严党的人,就不可能为严党卖命。
这是从严世蕃从选高翰文开始,就注定的事情,他居然都没反应过来。改稻为桑不失败就怪了。
接下来才是事情真正失控的地方,郑何二人的态度。
高翰文一反抗,郑泌昌立刻开始重新分析整个事情,马上找到了真相。
改稻为桑就是严党和裕王党正式交锋的开始。
本来改稻为桑只是贱卖农民田地,还没啥问题,将来追究不出什么责任。但严世蕃想改心切,就弄出个毁堤淹田。这下就被裕王党抓住把柄了。
毁堤淹田的时候,郑何二人一直认为只要把马宁远拉出去顶罪,事情就被遮掩过去了。但被裕王党抓住把柄。
毁堤淹田这是多大的事情,一个知府的脑袋是平息不了的。这一点裕王党很清楚。所以裕王党就是拿这事儿大做文章。
郑泌昌虽然慢了一拍,但也想到了,并且告诉了何茂才。不得不说,当巡抚的确是有两把刷子,把事情想明白了。
不过他想错的是,胡宗宪能被摘出去,不是因为胡宗宪看明白了,而是嘉靖看明白了,但这无关紧要。
这时候的郑何二人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双方对攻的受气包,无论改稻为桑搞不搞得成,很有可能都会拿出去祭旗。
那郑何二人自然要想办法规避灾祸。
可惜这俩人的权术水平不行,连沈一石都不如,直接走出一步错棋,差点导致严党提前覆灭。
用这样的人当心腹,严党焉能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