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法和艺术评论。不过作为画家,他有着印象派一般的风格,在元朝影响深远。如今,没有他的原作存世,但是像高克恭等元朝画家,再次让人们注意到他,而且他们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他十分相近。
这幅14世纪早期的《春山瑞松图》,传为宋代米芾所作,图中描绘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图中白云满谷,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山峦青绿晕染,再加"米点" (亦称"落茄被"),松树笔法细致、严密。用淡墨、淡色表现雾中树木、十分成功,作品描写的中心不是山峰林木,而是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但是该幅作品《春山瑞松图》不能确证为米芾所作,有可能为宋人仿作。画右上方有"兴霞殿宝"、"殿宝"(半印)、"玉堂柯氏九思私印"。左上方有"黄琳"(半印)。画面左下角有"米芾"二字款,为后人所加。有宋高宗题诗:"天钧瑞木。得自嵚岑。枝蟠数万。干不借寻。怒腾龙势。静奏琴音。凌寒郁茂。当暑阴森。封以腴壤。迩以碧浔。越千万年。以慰我心"。后有太上皇帝之宝、御书之宝二玺及御书房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中,米芾独树一帜。画风被称为"米家山水"、"米氏云山",其技法被称为"米点"。图中突破了过去运用线条表现峰峦、云水、树木的传统方法,把王维以来的"水墨泻染"、王洽的"泼墨"、董源的"淡墨轻岚''及其点子皴,根据多雨迷漾变幻无常的江南自然景色,加以融会贯通,创为以横点为主, 画烟云变化,雨霁烟消的山水。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图中远处画有三峰,右侧两峰重叠,中间较高的山峰耸立云端,左侧山峰稍远,隐于烟霭,白云满谷。
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水岸土坡上立着造型各异的古松六棵,前实后虚,树干有的挺拔,有的弯斜,枝疏叶茂,隐显于雾气中。枝梢上苍翠的针叶,与对岸山上成片的葱郁的新绿相映,是那么的生气蓬勃,春意盎然。坡岸上有一座草亭,隐约于水边的雾蔼中,也许是等待渡河的行人小憩之处,但此刻杳无人影。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居士、海岳外史等,40岁后改名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宋徽宗时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其性洁成癖,好奇石,行止狂放,人又称“米颠”。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各位师友您认为呢?
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