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论 | 粉丝文化是偶像的坍塌与失格的原罪

不冤枉一个人,也不让犯了错或者犯了罪的人轻易逃脱

文/晓寒

在接受媒体专访并陆续退回收到的50万元之后,都美竹7月18日再度发文,喊话吴亦凡,要求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出娱乐圈,向所有受害者以及合作过的品牌道歉,并离开中国。在博文最后,都美竹称这是“决战”。7月19日,吴亦凡在微博上公开回应,否认了都美竹的一切说法。

但网友对于吴亦凡方面给都美竹打款50万元,仍抱有不理解的态度,再加上一些品牌方陆续宣布终止合作并将相关广告视频设为不可见状态,使得这场事件,已经由娱乐八卦的角度转向质疑吴亦凡是否真的涉及违法问题,气氛也经变得愈加严肃起来,不少网友以及法律界人士,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给出真相。

都美竹的曝光内容,以及她所表达出来的决绝态度,都意味着这场“战争”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事件,私下和解的可能性变得很小,给公众一个交代,成为一种必然。如果真的涉及针对未成年人的性犯罪行为,那么法律就不应该旁观。

此次事件的发生虽然有不小的震动性,但如果了解一些有关造星内幕、粉丝收割、病态追星等圈内乱象,亦会觉得其中也有必然成分。韩国娱乐圈丑闻常令人瞠目结舌,作为全面复制韩国娱乐圈的中国流量明星产业,出现一些畸形现象也不足为奇。

都美竹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震动深不见底的娱乐圈肮脏角落,之所以她的声音能够得到广泛传播,是因为她触动了诸多敏感又沉重的话题,比如偶像的坍塌,粉丝与明星的关系,娱乐商业伦理的堕落等等。此外,娱乐圈内部的封闭运作,还有被精心设置出来的监督壁垒等,也让社会力量一直徘徊于外部,难以对娱乐圈形成足够的压力与震慑,因此使得部分娱乐圈从业者,有了为所欲为的胆量。

都美竹吴亦凡(资料图)

都美竹吴亦凡(资料图)

在放大一切的社交媒体时代,偶像的坍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之所以还有不少偶像不惧形象坍塌做出冒险乃至违法之事,完全在于有所谓的粉丝文化支撑,在粉丝文化的熏陶下,大量脑残粉与私生饭等,构成了一种扫荡一切的力量,他们不仅为偶像提供了基本的自信,也助长了偶像的狂妄。长时间来,无法遏止粉丝文化、饭圈文化所导致的种种恶习,是偶像失格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谓粉丝文化与饭圈文化,其形成逻辑还有运转体系,都是仅仅围绕将偶像权威化来运转的,在相关的话术当中,偶像的才华被远远夸大,偶像掌握着大量娱乐圈的资源,偶像可以动用资本力量来影响并控制舆论……这样的包装,终极目的是对粉丝进行洗脑,导致出现了一种饭圈就是邪教的说法,粉丝们在粉头的智慧与操纵下,刷数据,刷排名,攻击对手,辱骂批评者,虽然是被割韭菜的对象,但饭圈最大的怪现状却是“韭菜选择和镰刀站在了一起。”

都美竹称自己不是吴亦凡的粉丝,但这并不能排除粉丝文化对她产生影响,如她所诉,娱乐圈内不少经纪公司,正是充分利用了粉丝的狂热与无知,对他们进行PUA。最近几天,不少曾狂热追星的粉丝,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自己的后悔,这是外界刺痛和自我觉醒结合的结果,但遗憾地是,能看到非理性追星真相的粉丝,仍然属于少数。

真正想要让走向畸形太久的饭圈文化回到正常轨道上来,让大量失控的粉丝与偶像保持必要的距离,仅靠舆论的批评是远远不够的,流量明星制造者已经拥有了一整套将不利因素消化、排斥掉的策略,因为非理性追星的诸多行为,够不成违法犯罪,政府机构也不能过多地介入,所以,提醒与保护年轻人不被洗脑,不因为追星而毁掉自己,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介入。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已经开展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已经开展

比如,在偶像消费出现商业欺诈现象如鼓励学生批量购买数字唱片等,平台应尽提醒义务或者设置购买上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时常关注类似行为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进行商业欺诈的可能;比如,在类似这次都美竹的爆料中,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相关未成年保护机构和女性公益组织,要站出来发声,就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权利等方面,给出有用的建议,并督促公检法机构及时侦办、审理。

隔三差五的“吃瓜”事件,所造成的八卦狂欢,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些事件的严肃本质,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也有必要降低围观欲望,视线穿透所谓事件的桃色表面,看到真问题,并给出有借鉴价值的建议。“吃瓜”也应有度,不能因为忙于“吃瓜”而模糊是非,甚至加入舆论暴力的队伍,对当事人进行人格侮辱。

一个理性的社会,对待包括娱乐事件在内的诸多热点,在短暂的喧哗之后,要迅速地找到冷静的切入角度,关注重点关注真相,不冤枉一个人,也不让犯了错或者犯了罪的人轻易逃脱。这样一个社会环境的形成,本身就会拥有甄别与过滤的能力,会让年轻的社会成员,早早地便拥有明辨的能力,也会让那些手握无形娱乐圈权力的人,谨慎言行,管束好自身,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与社会规则进行较好地匹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