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我们的血管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堵塞、血管损伤导致的供血不足、缺氧造成的组织或者是器官出现病变的疾病。
一般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的人群都是中老年人,主要因为中老年人的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血管内的成分多造成的,因此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要先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出现,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现局部的供血不足,这个时候身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手脚麻木、头晕头疼等。有些人认为血管粗就会比较容易得血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血栓形成也是有要素的。
01
血栓形成的要素是什么?
我们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般动脉血流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就是因为我们的动脉就是身体内的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含有的血液进行交汇的场所,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是比较少的,想要形成血栓是非常的困难,因此形成血栓的主要地点就是静脉。
第一要素、血流速度跟不上
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进行血液的更替,把身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物质排出体外,把食物中的营养和氧气供给到全身,要是血液流动的速度比较缓慢或者是停滞,那容易造成血液正常流通受阻,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血块。
而血液的滞缓主要还是和我们长期保持一个姿势是有关系的,尤其是久坐不动,我们上半身可以说是一直在动,但是下半身动的是非常的少的,而且坐着是血管比较扭曲的状态,因此下半身的血液流动就会滞缓,出现缺氧等情况。
第二要素、存在“血痂”
我们的身体不管是外部的流血还是内部的出血,血小板都是会发挥凝血的作用,在受损的血管壁凝结出一个“血痂”,堵住出血的部位,而等到血管壁损伤愈合之后就会自行的脱落,顺着血液的循环代谢出体外。
但是这个时候要是血管壁出现大面积的损伤,那血小板就会把整个血管壁覆盖结痂,这样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血块出现,因此血栓也就容易出现了。
第三要素、抗凝能力差
血液正常的情况下是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血管内有抗凝和抗聚集的机制,它就像是一个血液的“检查官”,不准血液出现凝聚的状态,但要是抗凝或者是抗聚集的机制受损,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会增加,就容易出现凝聚的状态,而我们的血管总共就那么大的通道,要是血红蛋白凝聚的过多,就会增大血液的“体积”,想要通过血管就没有那么的容易,长期以往就会出现血栓。
以上就是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只要出现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情况,血栓出现的几率就会比较高,因此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控制,才能减少血栓出现的几率。
除此之外,平时要少吃精加工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帮助缓解血液凝结状态,促进血液的流动速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同时要是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群,也要及时的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尤其是下肢部位,防止血液流动比较缓慢的情况;保证好睡眠可以缓解身体的压力,维持内分泌的水平,减少出现血栓的几率。
健康小贴士!
血栓的出现,对身体的损害非常的大,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通过平时的饮食,运动等方式来改善,建议大家选择一些低脂、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不仅可以预防血栓,还能让你越吃越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