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现状与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论

来源:经济与时评

作者:贺 铿

对于房地产问题和辜朝明先生的演讲,网上讨论很热烈,我是一个看客。之所以是看客而不言语,主要原因是没有看懂。

我这个人脾气执拗。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和经济下行问题,20年来一个观点不变。房地产形成泡沫的原因是“政府炒地,有钱人炒房”。经济下行是因为凯恩斯主义政策严重破坏了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

房地产业是否有泡沫,国民收入分配比例是否失调,要用数字说话。我国房地泡沫顶𡶶时期,房价收入比接近20,世界公认的合理比值为4-6。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严重失衡,2008年前后最终消费率低至45%,世界平均水平为65%。投资占GDP的比例,长时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这样下去,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肯定不可持续。对于一个学经济计量学和做统计分析的老教授,我的确再也无话可说。

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失衡与房地产泡沫相胶着,最近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与日本上世纪出现的经济衰退,仍然明显不是一回事。

我一直认为,如果宏政策得当,中国经济不仅可以很快复苏,而且还会出现8%左右的“跨越式增长”期。但是,中国经济存在以下“三个回不去”:

一是中美关系回不去。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基辛格说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再有幻想。依靠人口红利、依靠别人的技术,𠄘接别人的产业,是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卡脖子技术和新材料只能自力更生,自己研发。我特别赞同普京说的“技术主权完全独立”。依赖别人是靠不住的,而且危险性很大。

二是平台经济回不去。那种昔日的疯狂,本质上是投机、是忽悠消费者。单纯靠改变营销模式不可能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且会破坏市场秩序。正常的数字化经济应该在流通领域的智能化方面下功夫。

三是房地产开发回不去。现在泡沫还没有破、没有消肿,但迟早是要破、要消肿的。“房住不炒”这个定位十分精辟。完全落实,需要《房产税法》和《遗产税法》尽快跟进。

对于上述“三个回不去”有些人存在幻想。一些“公知”不仅认为中美关系能回去,而且应该回去。否则中国就没有希望了;在上一波“平台经济”中得了好处的人总希望“平台经济”再现昔日辉𤾗。他们看不到那种“平台经济”对市场的破坏有多么大,也看不到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那么狂热过;一些房企老板和地方官员,以及手上有多套房子还没有出手的炒房客,廹切希望房地产再展雄风,他们甚至认为房地产应该是经济复苏的排头兵。他们根本看不到房地产泡沫将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华裔日本人辜朝明先生

6月27日在东吴证券(香港)策略年会上作了一个报告,网上讨论很热烈。我试图认真阅读,但是没有读懂。因为篇幅比较长,语言比较涩。实在有点难读。

但是,他将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相类比,并且得出结论:“综上所述,我的猜测是中国面临的挑战,可能比日本 30 年前面临的挑战更大”。

这个观点我不认同。

第一、中国现在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与日本30年前经济衰退的起因完全不一样。

中国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由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加上百年未遇的国际因素影响,形成了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减弱“三重压力”。而30年前日本的经济衰退是由于60年代、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泡沫,美西方国家逼廹日元升值签订“广场协议”引发的。二者形成机理完全不同,日本主要是外需不足,中国主要是内需不足。都与房地产业泡沫形成和破裂关系不大,最多是一个辅助因素。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为了应对日元升值,经济下行时燥操作的结果;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2003年提出主导产业论的结果。再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暂时还没有破裂。将二者类比毫无可比性。

第二,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有明确定义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可能符合。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不符合“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要点有三:

1)资产价格泡沫大幅下跌。中国股市平稳,房价略有下跌。但是远没有出现全国性资产价格泡沫“大幅”下跌趋势;

2)微观行为目标出现明显变化。目前私人部门的经济行为没有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债务最小化。银行放贷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3)经济衰退。目前经济复苏泛力,但还不是经济衰退。一季度经济增长4.5%,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5.5%,许多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5.5%。

上述情况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大相径庭。

可见辜先的分析没有根据。2023.7.12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