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丨青柳
这两天,广西全州县检察院很火。6月1日,他们一本正经地到书店执法,认为“部分新华字典及儿童读物存在出低俗化内容与配图的情况”,并“当场责令下架整改”。
没想到几天之后自己就被整改了。6月5日,桂林检察院就认定全州检察院“此次专项检查存在履职不当行为”,“已责成该院进行整改”。
图/视频截图
短短几天,全州县检察院就仿佛经历了过山车。能看得出,它想抢一个头条,没想到自己又成了头条。时至今日,真的很想问一句,他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01
全州检察院当初的通稿里,并没有具体说新华字典有什么问题。而是笼统地说“部分新华字典及儿童读物存在出低俗化内容与配图的情况”。
比较可能的,是全州检察院看到了网络上对于新华字典“玩”这个字释疑的争论,故而一时兴起,想起来一场积极回应民意的联合执法。
关于“玩”这个字,在最新版的《新华字典》中,给出了三层释义:
图/网络
一是“摆着玩弄”,字典举例为“上课不要玩弄手机”;
二是搬弄、耍弄,字典举例为“玩弄是非”;
第三种解释为玩弄、戏弄,字典举例为“玩弄女性”。
网上的争议就是有人觉得里面这个举例“玩弄女性”不妥,这太不尊重女性了,低俗、该罚。
如果这么洁癖,那基本上连公文、法规都看不了,通报、宣判、法条里类似的表述并不少见。那估计这些人还得再进一步,把强奸、猥亵、调戏、包养、不正当性关系这些词都得消灭掉。
要是再去看看裁判文书网,估计这些人都可以自戳双目;电视里的法治节目,那岂不都是黄色节目?所谓淫者见淫,真是没有比这更生动的诠释了。
有些网民就是喜欢追求纯净、真空,就想要一种纯粹无瑕的文化空间。也不管真空会带来寸草不生,带来荒瘠斥卤,不在乎,一切都不在乎,不管社会现实什么样,就是要这种掩耳盗铃式的纯白无瑕。
全州检察院的这一番操作,倒是很迎合这些想法。这种民粹式、群氓式也近乎文盲式的思维,居然还得到了呼应。
当然,一个社会总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只不过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近来声量格外宏大罢了。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恐怕不知道自己撞上的是什么。
02
全州检察院在执法过程中,还摆拍了照片若干,如今看来真是格外生动。
几位年轻的检察官和执法人员,还都是年轻女性,手捧着一本新华字典,其中一人拿着手机拍照。
图/网络
此情此景,这本红色封皮的字典,宛如一个不可言说的“非法读物”,藏有难以启齿的污秽,在执法人员的手中瑟瑟发抖。
这些执法人员看着年轻,按现在的考公要求应该学历也不会低,但不知她们是否了解新华字典的来历。
图/网络
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为了扫盲,当时国家从干部到知识分子,达成了一个共识,要编制一本小部头的、方便老百姓随时翻阅的字典。
到了1953年,第一部新华字典出版,1957年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自诞生之日起,新华字典就体现着非常明显的国家意志,几乎每一个时代变化,都可以在新华字典里找到痕迹。
这就是因为新华字典不是一个供人赏玩的文化出版物,而是要将意识形态完整贯通到基层的工具书。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可以一直修订到12版,发行量可以超过6亿册。
因为对历史语境完全陌生,于是网民发起、自媒体造势、再由县级检察院配合,就这么地把一个早已供奉在殿堂之上的字典,给判了一个“低俗”,敲锣打鼓地要处理它。
随着全州检察院被要求整改,新华字典的风波应该会暂时平息。
大杀四方的上纲上线,这回一头撞到铁板了。
03
但新华字典的风波,依然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
这意味着上纲上线已经走火入魔了。它正在野蛮生长、沧海横流,横扫一切看着不顺眼的事物。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他们几乎不会有所顾忌。哪怕是他们惹不起的、无可置疑的事物,也都不放在眼里,都敢气势汹汹地锤一下。
之前的各种检举,还不乏有人跟他们争辩一下。比如商品海报是不是低俗,商场门口摆一个半裸卡通女性,网上还有辩论的,从各种角度论证说这没什么。
但看看新华字典这个事就可以看明白了,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理性的,这些人甚至连趋利避害的本能都没有,都不会掂量一下捶打对象的分量。
甚至一度敬畏的“官方认定”,都不再那么管用,都可以义愤填膺地拿来批判。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这意味着已经没法再说理了。所有的常识、权威、共识都会破裂,由主观肆意发挥的上纲上线重估一切,社会进行理性对话的基础也可能会没有了。
图/网络
有的时候,看那些自媒体、短视频里的博主,得意洋洋如抓到国贼式的兴奋,评论区杀气腾腾的评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们的爽。
那种流量带来的快感,那种本在边缘却又活跃到台前的兴奋,也确实让人感慨万千。因为无知带来的自信,也许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将永远手持大棒,永远占据高地,永远吃尽红利。
不妨走着瞧吧,如果造出这么一个环境,上纲上线织就的天罗地网,看看有没有人是安全的,有没有人能逃得出。
每个人都不妨自问一句:新华字典都躲不过去,你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