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说的是普通话,可是一张口,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哪里人

谁说普通发的时候,没点口音啊?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承认自己讲话有口音,对自己的方言发音可以说是蜜汁自信。

前段时间,某微博大V就发了一条微博:

瞧,小编活捉一个东北自信鬼。可怕的是,这个自信鬼引来了一大波支持者。其中有我们《楚乔传》男主——林更新。

东北普通话到底标准到什么地步,大概就是下面这种情形吧:

我还特意去查了汉语词典,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刺挠”华北、东北方言。

还有这个,一个被家里人骗了二十年的东北姑娘。

再来看一组常见词语,你能看懂吗?

大一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位家长到我们学院找英语家教老师,然后有几个东北同学自告奋勇……

东北人不仅能把小朋友带偏,还能把领导带偏。

还有些东北社会人想用拳头说话。

女友跟我说不能总黑东北人,要雨露均沾,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吐槽一遍,哈哈哈!

紧挨着东北的天津也有蜜汁自信,他们一张口就让人误以为进了相声剧场。

一向以全国文化中心为傲的北京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墩布”。

来自中原大地的河南人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跟“新闻联播”一样。

来自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人也会翻车,比如“蛤蜊”读成“gala”。

山东南边的苏北人特别溜,还能利用方言特性区分“many”和“some”两个单词。

讲完苏北当然就要说苏南了,常州人把“不高兴”当口头禅,外地人听了就一脸懵逼。

偏安于大西北的新疆汉族人在出省之前也以为自己的普通话很标准,创造了神奇的词语“奶子”。

新疆旁边的甘肃人也加入了这场游戏:

甘肃南边的四川人当然不甘示弱:

同样讲西南官话的云南人也喜欢讲椒盐普通话,乱用“操”这个字。

近年来,福建骗子越来越猖狂,骗术高超的他们还是输在了普通话上面。

福建人来了,嘴馋的广东人自然会紧随其后了。早在90年代,全国人民就在春晚上听过广东人的塑料普通话“母鸡啊”。

其实上面说的小故事都不算啥,最让人无语的是常见生活到底该怎么命名。

下面这个打扫卫生的工具,全国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簸箕;畚斗;撮头;笤头;垃圾铲;抄子;扫铲。

下面喝汤用的工具,至少有7种叫法:调羹;勺子;汤匙;条居;挑子;瓷羹;细挑。

从美洲进口的黄色主食,也有N个概念:土豆;马铃薯;番薯;洋芋;山芋;歪歪;山药蛋;土蛋;地蛋;薯仔。

下面这个从石油中提取的化工产品,到底该叫什么名字:塑料袋?薄膜袋?塑料兜?油袋子?背心袋?马甲袋?蜡袋?胶袋?亮光袋?

下面这个常用的金属工具,名字也是多得一塌糊涂:螺丝刀;螺丝锥;螺丝掰;起子;起锥;起刀;旋子;锥子;十字批。

小伙伴们,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搞笑场景呢?请在留言区交流一下吧,哈哈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