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动起来!10月13日,到烟台山医院参加“世界血栓日”义诊吧

胶东在线10月10日讯(通讯员 张国杰) 1856年,德国的Rudolf Virchow教授提出了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2014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宣布将Rudolf Virchow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

今年10月13日,烟台山医院将在东院区举办“世界血栓日”义诊活动,烟台山医院知名专家将为大家解答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问题。

义诊时间:10月13日(星期二)上午。

义诊地点:烟台山医院东院区门诊楼一楼大厅。

义诊内容:专家现场答疑,助您全面认识血栓栓塞性疾病。

什么是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它器官。

血栓栓塞可导致严重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与之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4例死亡,就会有1例与血栓相关。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

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的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3/1000;美国致死性和非致死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例数超过90万/年,其中约29.64万例死亡;在欧洲,约有50万人/年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的发病形势可能更为严峻。作为全球前3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静脉血栓已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遗憾的是,广大民众对于这一最为常见、潜在致死的病因并没有足够重视。

静脉血栓如何防治?

血栓并非是老年人、“老病号”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人身上,其中,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医生几乎没有抢救的时间。即使渡过危险期,患者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便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但是,血栓也有天生的弱点,那就是喜“静”怕“动”。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静脉血栓是可以被预防的。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生活中要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娱乐要有度,避免熬夜打牌、沉迷网络游戏等;办公室一族、长途旅行者要注意“伸伸胳膊踢踢腿”,每2—3个小时站起来走动一下;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患者,医院则有必要建立并实施预防性监测和治疗。

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或者呼吸困难、胸闷等疑似栓塞的症状时,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关于烟台山医院血管外科

烟台山医院血管外科成立于1999年,是医院外科系统成立学科较早的专业手术科室,是烟台市最早成立的血管外科。科室现有病床38张,医师9人,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人,其中硕士学位8人。在徐敦元主任及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科室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胶东地区有较高知名度。年手术1200余例,年住院病人900余人,介入手术1000余例。科室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临床上以病人为中心,注重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科医护人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服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