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摄影,是从自己眼睛透过取景框看到画面的那一瞬间,由人的大脑发动指令去按下快门时开始的。如此诞生的影像,与卫星、无人机等机械的拍摄是不一样的。”
他是在同一种风格的道路上
坚持走了数十年执著者
身处万米高空之上的世界之巅
窥探无人知晓的奇异幻境
《天山》
地球上只要有航线的地方
都有可能透过舷窗
去捕捉那些千奇百怪的地貌
用震撼人心的影像解读真实的地球
《龙脉》
他,就是何俊杰
最早玩民航航拍的摄影师之一
用一张又一张不可复制的独特影像
记录天空中偶遇的无数奇迹
《一瞥》
一起来看看
普通人所能到达的高度极限
有着怎样的风景
▼
1
从狭小的飞机窗口探去,一眼万年
险些沦为废片的“神眼”
何俊杰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便是那幅《神眼》。可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神眼》差一点就“夭折”了。
那是一张珍贵的反转片。但照片刚印出来时,他的注意力还停留在构图更工整、锐度更高的图片上,没顾上细看,这张就被当成废片丢在了一边。
等过了两天,他重新翻看废片堆时,才突然发现了“神眼”的存在。
那只饱经沧桑的眼,翻过高山,穿过云层,透过画面凝视着你,沉淀了万年的深邃目光里,藏着令人敬畏的力量。
《神眼》
《神眼》的诞生,是2003年的一场机缘巧合。他搭乘的是从成都飞往拉萨的航班,起飞半个多小时后,他们经过了一大片雪山。
“我总感觉那片雪山下面有东西在吸引着我,但我看不清是什么,”何俊杰说。像是冥冥之中被牵引着一样,他捧着胶片机,迅速按了3下快门。
没过多久,下方的景色就被移动的云层遮挡住了。
而这万米高空之上,匆匆几秒的意外对望,却成了让他毕生难忘的经典景象。
《哥斯拉》
神与我们,在何处相逢?
“它在那里,万年,而我只是匆匆过客。”
即使过去了十多年,回想起那个瞬间,何俊杰依然感慨万千。
当时,这张照片还引起了美国国家地理的注意。万年冰川滑坡后形成的独特景致难能一见,科考队甚至根据他的描述,专门派人前去寻找。
但在人迹罕至的西藏境内,要想从连绵不绝的山脉中,找到仅仅显现了一刹那的画面,难度犹如大海捞针。
这让《神眼》显得更加不可思议了,像是一个奇迹,一种神的旨意。
《神眼》封面
2006年,他的第一本书出版了,书名就叫《神眼》,由简庆福为这本书做了序。
在开篇第一句,简老先生写道,“神在何处与我们相逢?我们得以用什么方法和途径理解神圣的地球?”
这里的“神”并不是具体的某位神明,而是指一种神级的存在。每个人都会遇见神,对于何俊杰来说,能够拍下“开眼”的这一幕,便是最奇妙的相逢。
那是大自然探测到了一颗想要窥视地球秘密的心后,向他发出的召唤,而他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拉萨河》
2
万米高空,他用平和目光记录世界
论航拍,只有翟志刚比他高一截
何俊杰说,是《神眼》让他认定了民航航拍的摄影之路。
其实他从1984年就开始玩相机了,拍摄范围也没有太大限制,人文、风光都有涉及。从2000年起,因为经常出差,他便开始透过飞机舷窗去拍摄。
《偶遇佛光》
《金鹏》
但神眼的出现,让何俊杰确定了自己的定位:专注于民航航拍。他不再拍摄地面的东西了,即使拍了,也不会拿出来展示、发表。
他是最早开始在民航飞机上进行拍摄的人之一,而这条路,一走就是数十载。
《天荷》
《道祖之揖》
宇航员翟志刚和他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翟志刚说,自己在航天飞机上也会拍照,而比航天飞机低一点的就是民航飞机。这样一来,在一万多米高空拍照的何俊杰,是除他之外第二高的人。
《天问》
《诠释的边界》
正是因为这极致的高度,民航航拍捕捉到的景象,大都难能一遇,且不可复制。
在万米高空去俯瞰地球的表情,山不再是山,水也不再是水了,一切都是以线条和色块为核心的抽象状态。
眼前的世界更加宏观、更为一览无遗,这不仅给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和视角,还能引发无限的遐想。
《界限的消弭》
《家园》
那些真实的景象,是活着的
不过,在民航飞机上,人离地球反而是最近的。
雪山、冰川等一些平时难以捕获的景致,可以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面前。河流像是大地的脉络,以你从未见识过的姿态,张牙舞爪地铺展开来。
《瑞犬迎春》
《神犬逐日》
而何俊杰对大自然是无比敬重的。即便身处世界之巅,望着那些无人知晓的稀奇画面,他镜头后的目光依然温和平静。
“影像是客观存在的,它就在那里,”何俊杰说道,“能够睹见它、抓取它,已经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了。”
《逐日追风》
《造父习御》
2013年,他受朋友之邀前往拉萨参加航拍。在短短3天内,他解锁了3种视角,即在拉萨上空和从左右两个不同方位记录了拉萨和成都之间的风景。
他从中选了54张照片,把它们按照拍摄时间顺序排列,未经任何修饰和裁剪就编辑了一本书,叫《三天》。
《三天》封面
这组短时间内创作的摄影作品,带着拍摄时间和各项参数一同出现,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对于何俊杰来说,《三天》就是一个实验,证明他的摄影作品并非靠技巧得来的。
他坚信,即使存在人为的视角选择,他所做的也只不过是在记录大自然最真实的模样。
《封神榜》
《盖亚神迹》
民航航拍中汲取到的地球表层的那些瞬间,都是极具偶然性的影像。
但在他眼里,那不仅仅是单纯的风光概念。
“这种风光是人文的,是活着的。它是个地貌,但也是个活着的地貌,因为地球本身就是活着的。”
《听泉》
《温室效应》
3
航拍中“悟”的境界
生态思考,是永续的话题
何俊杰还有一个名为《家园》的主题系列。
这原本该是个温馨的题材,但他在重新编排图片的过程中却突然发现,每张作品背后都藏着一丝悲凉和隐痛。
《即将消亡的湖泊》
《滩涂养殖》
那是什么?那是他所拍摄到的温室效应、冰川融化、赤潮……。
美丽的图片背后,是人类无休无止地汲取着地球资源,贪婪地侵蚀着地球的丑陋真相。
《被污染的河流》
《正在消融的冰川》
整个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而独特性、震撼性和观赏性,也只是直观画面作用在感官上所产生的一种表象。照片背后折射出的内容,才真正发人深省。
《天胎》
《孕育一》
当意识到就连高空俯拍出来的影像,都时常展现出本不属于地球的色彩和面貌时,你不得不陷入一种生态思考。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当下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生存在地球上,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能为地球的后来人做些什么?我去怎么做,或者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就如何俊杰所说的,“这是一个永续的课题。”
《汇入海洋之态》
《东海养殖》
当航拍遇见阳明心学
其实对于生态的思考,不单单是环保问题。它还可以上升到更深的层次,譬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己人生的关系等。
何俊杰认为,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悟”的境界。
《鱼的潜影一》
《深入混沌之境》
他来自王阳明的故乡绍兴,在那里,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仍在广泛的传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当今社会,人们需要阳明思想的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去探究事物的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当回归内心,从心出发,去思考做事的意义。
“我从事摄影这么多年,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何俊杰说道,“从一开始热衷于大量拍摄,到后来有选择性、有主题的去追寻某种意象的拍摄。”
《大地颈络》
《闪光的密码》
这就是航拍作品最为可贵的地方。它利用另类的视角和宏伟的景象,拓宽了摄影交流的界限,带来了一种多维思考。
这是只有当你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地球时,才会产生的上升至哲学的思考与认知。
《岛与心》
《梵高的画》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影像,也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当别人看到我的作品,我不想让他们只看到一幅幅线条和构图优美的图片。我的希望和愿景是,无论从生态、科学、还是精神层面,人们都能够得出更无限、更有意思的解读。”
《鱼的潜影二》
《混沌》
4
关于民航航拍,你想知道的一切
民航航拍,是属于大众的航拍。任何人只要买张机票,就能拥有这样的拍摄机会。
《孕育二》
《大地表情》
它的限制在于你无法指定具体的拍摄点,然而它又是漫无边际的。地球上任意一个飞机航线能到达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拍摄。
比起其他类型的航拍,它的拍摄内容更加宽泛,航线更加丰富,可能性也更大。
《彼岸》
《孕育三》
专注这一领域十几年的何俊杰,如今已是一名资深民航航拍摄影师。
他的航拍作品广为流传,2012年还曾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国际化交流,并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收藏。
何俊杰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交流
对于何俊杰来说,民航航拍激活的思维延展性,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看待事物时会更加宏观,既能看到它的过去,又能看到它的未来。
如何玩转民航航拍?一起来听听行家怎么说。
Q & A
何俊杰的民航航拍百科大全
▼
Q:民航航拍时,您会选择什么样的拍摄方式?
A:我一般用相机。现在手机也行,但拍出来的照片品质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我还是选择用相机。我用的是佳能。相机在不断升级,我也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上更新换代的速度。
Q:您目前有哪些常用的装备?
A:我现在使用的是1Ds MarkIII,所有图片都是定焦拍摄,一般用100mm、200mm或35mm的定焦。200mm以上的太重了,不方便携带,大部分时候用100mm。出远门或出国装备会多带一点,较常规的出差就带一个机身和一个镜头。
Q:民航航拍的座位该如何去选择?
A:首先,选择窗口座是毫无疑问的。其次是要避开机翼,选前排或后排。同时还要考虑光线问题,根据飞行时段去判断左右侧的选择。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做足功课,提前研究好航线会飞跃哪些山脉、河流,太阳从哪一侧出来,之后再去选座。
Q:碰到无法选座的情况,会怎么办?
A:你可以尝试通过一定的技巧跟别人换位,比如送他们书、给他们讲故事、跟他们交朋友、拍张照片送给他们等等。
Q:他们会理解你的拍摄行为吗?
A:当你用真实的情怀去打动别人时,对方也会给予你回馈的。包括有些机组人员也是摄影爱好者,我有时就会在长途航线上给他们看看照片,解解乏,他们也很乐意去做一些摄影交流。
Q:有没有拍不到照片的情况?
A:我每次拍摄都保持着平常心,因为的确有的时候整个航线走下来,一张照片也没有拍到。但常常也会有惊喜,能拍到很好的照片。
Q:民航航拍会占用到很多时间吗?
A:并不会。虽然民航航拍对于我来说是业余爱好,但它所占用的都是个人的时间。拍摄必须在飞机起飞后才可以开始进行,而你则需要见机将在航线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
“我相信未来的路还会很宽。我希望更多的人仿效这种拍摄方式,通过民航航拍,发现地球的美,从而更好的爱护地球、感知地球,回馈地球。”
| 本 期 摄 影 师 |
- 何 俊 杰 -
何俊杰,男,六十年代中期出生于浙江绍兴,1985年开始从事摄影,2000年开始专注于民航空中摄影。
★ 2003年 作品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 2004年 航拍系列在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专题介绍;
★ 2005年 专辑《大地的另一种表情》由《中国摄影》杂志发表;
★ 2006年 空中摄影集《神眼》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 2007年 获首届国际(上海)郎静山摄影奖;
★ 2008年入选第九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
★ 2009年《天之瞳》获平遥国际摄影艺术展风光类优秀摄影师奖;
★ 2010年 作品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教材;
★ 2012年 航拍作品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