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种猜想,一种方向,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PART | 壹
在流量为王的这个时代,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一个公众号的生死,因为今天你不更新了,明天会有另外一个代替你出现,即便它曾带给我们相当多的便利。
但今天,我还是想聊聊这个公众号,它叫“西安土地”。
公众号的简介是这么写的,“房地产企业投资拓展人员交流平台”,推送内容呢也相当简单明了,土拍资讯、地块始末、房企布局等,可以说没有任何“充值”部分。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眼拙。
地产圈内人,都习惯了从土地君的文章里,去查看最新挂牌的土地信息、最新成交的土地数据,方便专业。
遗憾的是,现在它的所有文章,都已经不能查看,以后也不会更新。
平台给出的解释是:接相关投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限制从公众号打开网页的能力,账号已被停止使用。
这传递出什么信号?
PART | 贰
我们再来看第二件事。
之前网传的22个重点城市将采取“两集中”的供地模式,曾在地产界闹得沸沸扬扬,利好与不利分析的文章,能打印成一本百万字的书籍。
一切,还是要市场来回答。
前两天,广州迎来2021年首批集中供地的竞拍,共推出48宗住宅用地,总用地面积约393.6万㎡,起拍总价超901亿元,占全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62.6%。
其中黄埔黄陂HBPQ-A-6地块,34家房企经过19轮激烈争夺,仅用时30秒就达到最高限价256451.9万元,折合楼面价为27273元/㎡,转为摇号。
广州各区挂牌地块起始楼面地价 |
无锡在今天,也迎来了集中供地的首次拍卖。
目前流出的信息来看,招商和仁恒拿地无锡经开区,楼面地价都达到了19500元/㎡,房企摘地热情异常火爆。
制图:直击无锡楼市 |
打开网页,检索集中拍地,出现的页面是这样的:
PART | 叁
有人这么说:房企拿地,以前是散兵作战,现在是集团军出动。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
以往,大家谁看好那块地,等到招拍挂的时候就行了,不感兴趣的房企完全可以不用去,但现在不同了,一次供出大批量的地,各家心仪的地块都在里面,然后你就必须的去,看着地越拍越少,可不得出几手。
毕竟那么多地,你一无所获,回去也不好交差不是。
在拍卖场上,一切都无所遁形。
另一个有趣的点在于,为了应付优质地块的“熔断摇号”,确保能最高几率的拿到宗地,我们看到了一家房企盯着几十个马甲坐在现场,这拼的不是运气,是底气。
谁有钱,谁就能拿到更多入场券,谁成为天选之子的概率就越高。
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释两个问题:
其一,为什么集中供地后,各区域楼面地价不断上新;其二,为什么集中供地后,房企对于城市外围市场越来越看重。
PART | 肆
很多购房者,都看到了地价。
就拿西安楼市来说,各板块地价轮动增长之下,炸出了所有的房票,除了高陵和临潼,几乎没有哪里的楼市不够炙热,温度远比四月的气温高得多。
但不巧的是,这部分,正是城市所极力想回避的,不想人尽皆知的。
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城市规划者难道不会预想到了房企坐在一起,土拍的热度会更高?如果是为了卖出更高价的地来给予市场信心,为什么又尽量回避地价对于楼市的影响?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许得到的结论就会截然不同。
比如:优胜劣汰,市场管控。
管100个企业和管10000个企业,哪个更方便?
从“三道红线”到“两集中供地”,其实都是一次次的筛选,房企一次次的大考,只有实力够强、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走到最后,在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你会看到更多的房企被收购,这是一个趋势。
换句话说:把楼市的风口缩小,从以往的整个行业,到某些企业,让市场从根源上得到强有力的管控,如今的火热,只是让子弹再飞一会。
而这一切的终点,都指向了一个方向——房住不炒。
因为房企的权利与活动范围在被不断缩小,融资受限、拿地受限、备案价受限,一切都不是自己说了算,最后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就是一个盖房子的。
在城市化的风口上,房企一飞冲天,但这是政策的鼓励,当有一天不需要你的时候,也能让你彻底落下来。以后的风口注定属于少数房企,也属于少数人,这或许是一盘大棋,需要一段时间。
但阿里、美团,哪个不曾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