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答卷看过来 添了啥“甘”货

2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告诉记者,他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

原标题:【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石培文委员: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年石培文委员在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调研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2024年石培文委员在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调研文创产品开发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应出台适应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准政策和创新举措,这是我在关于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中列出的第一条建议。”

2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告诉记者,他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

石培文告诉记者,西部地区企业受数字化转型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影响,多数企业处于自动化补课、数字化起步阶段,步伐明显慢于中东部地区,且发展差距明显。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也可以促进企业间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为此,石培文还建议,要分行业制定加快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差异化、专业化路径指导,并打造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和优质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形成“一行业一标杆”。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石培文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仅要提出有价值的提案,更要掌握群众需求,汇聚群众智慧,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研究,以高质量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石培文提出了关于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的提案和支持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的提案,提案得到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和答复。

“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反映社情民意,传达意愿诉求,是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石培文说,在今后的履职过程中,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记者手记】初心从未改变

从城市建设到社会治理,再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与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接触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石委员认真履职的热忱与责任。

作为一名生于兹长于兹的甘肃人,石培文一直关注着甘肃企业的发展。“一个好的企业可以带动整座城市经济的发展。”石培文说,西部企业受地域限制,要想做大做强,须比东部企业付出更多,这次提出关于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就是要积极推动从国家层面出台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帮助西部企业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西部企业的发展,是我一直以来关心的问题,我将一直关心下去。”

2024年,石培文委员陪同美中电商贸易协会谢建华会长调研玛岈水厂。(图片由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2024年,石培文委员陪同美中电商贸易协会谢建华会长调研玛岈水厂。(图片由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新甘肃)

相关新闻:【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马晖玲代表:坚守初心,绘就生态新画卷

马晖玲教授(左一)和团队老专家们观察与探讨苜蓿生长特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晖玲教授(左一)和团队老专家们观察与探讨苜蓿生长特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甘肃,这片我深爱的西北大地,有着独特的地貌,这里是饲草生产和荒漠化防治的关键区域。”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马晖玲深知,挖掘适宜草种是突破困境的关键,这也是她和团队的重大使命。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晖玲在履职期间,面对西北地区干旱和荒漠化问题,发挥专业特长,与团队成员一起采用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航天育种等方法创制新种质,开展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目标性状的苜蓿和生态草种新品系选育,努力挖掘优异性状突变体,这些突变体株系有望育成高产、优质、高抗的新品种。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马晖玲提交的关于健全完善苜蓿种子产业链条,拓宽乡村振兴有效途径以及关于将饲用小黑麦纳入国家粮改饲项目补贴范围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回应措施,引起了业界和社会层面的热烈反响。

2024年,甘肃农业大学高台牧草种业专家院在高台县揭牌成立,构建起了“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牧草“育繁推”体系。首席专家马晖玲说:“专家院聚焦牧草种子生产,通过科技集成与创新、示范推广,积极探索现代种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为提升高台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

多年前甘肃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平凉开展特色牧草新品种的适应性种植,经过20多年的科研实践,总结出适宜于在沟壑丘陵区推广的特色牧草种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饲草新品种。

今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马晖玲将带着关于在平凉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生态治理与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等5条建议,为生态修复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马晖玲教授(右一)指导研究生开展田间试验

马晖玲教授(右一)指导研究生开展田间试验

【记者手记】守护绿色的“逐梦人”

从关山脚下到河西走廊,再到秦王川,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马晖玲又开始了第八个年头履职新征程,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面对干旱少雨和荒漠化难题,马晖玲将生态修复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梦想的方向,一心想用合适草种打破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困局。每年全国两会,马晖玲提出的建议成果,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她为解决现实问题、谋求长远发展的智慧结晶。

在马晖玲代表等无数奋战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最前沿的草业科技工作者的拼搏下,我们看到绿色正逐渐覆盖曾经荒芜的土地,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马晖玲表示,她将履职尽责,发挥专业特长,全力关注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甘肃新闻丨(履职一年间)全国人大代表董建新:履职尽责促发展 一心为民谋福祉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持续增收等问题走访调研,履职尽责,忠实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董建新走村入户忙个不停,围绕村民们关心的百合种植补助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并按照土地确权面积确认补助标准,一起谋划新一年的发展目标。

2024年,董建新围绕农田水利配套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问题,提出的关于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三条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每条建议都有书面答复,让他信心十足。

(记者手记)作为村里的“领头雁”,董建新持续关注着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带着更为成熟的思考与建议,在乡村振兴中当好群众“代言人”。

甘肃台报道。

记者:定西融媒 王金生 漆彬 梁博炜

新华社:履职为民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霞: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走村串户做家访、听民意;养殖场里做调研、汇民声。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光霞像往年一样,每天奔走于村里村外,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认真履行职责。

从2020年担任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到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把群众心声带到全国两会,李光霞始终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

三台村是古浪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2025年元旦前后,92户村民陆续搬进新居,成为这片二层小楼第一批住户。

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李光霞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牵头成立三台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动员村上有养殖意愿的农户修建养殖棚,目前累计建成养殖暖棚450座,全村牛羊存栏量达3万头(只)以上,推动全村养殖业向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李光霞认真履职,践行使命,将群众的信任转化为“当好代表为人民”的责任与重托,躬身实干,默默付出,用心写好自己的“代表履职答卷”。

记者:郭刚 马莎 高尚

配音:李昌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