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胡子长得快,暗示了什么?刮胡子频率影响寿命?涨知识了

「男朋友的胡子稀疏,而我比较喜欢络腮胡(参考梅西留胡子的样子!),后来我给他买了生须水,但他嫌麻烦,还说胡子长太快对身体不好。我特么好不爽啊!求九叔出来科普!!!」

前几天,九叔在后台收到上述留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朋友的怒气……

据九叔观察,国内留胡子的男性确实较少,不像欧美影视剧里的络腮胡随处可见。为什么中国男人不喜欢留胡子呢?经常刮胡子对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

今天九叔给大家一一解答。

其实,中国男人曾有过留胡子的习惯,大家在看古装影视剧时就能发现,剧中的男性角色大多会留着或长或短的胡须。但到了现代中国,却鲜少男性有留胡须的习惯,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

首先,是受到文化的影响。

《孝经·开宗明义》里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损坏身体就是孝敬父母。

古人深受这句话的影响,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不会轻易损伤胡须等毛发。另外,在不同朝代,人们对胡须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秦汉时期的男子崇尚“多须鬓”,唐宋则流行染胡子。到了民国时期,康有为担心胡须稀疏会影响仕途,甚至为此用上了生须水!

其次,古代想剃须,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当时,人们还没有很好的刮胡须工具与技术,一般很难刮干净,最多用剪子稍微修剪一下。如果真的想要刮胡须,那也是贵族的专利——用特殊材质打造剃刀,请专业师傅来操作,费时费钱。

直到1740年,英国的Benjamin通过冶炼技术制造出了锋利的剃须刀材料,1762年,来自法国的雅克佩雷发明了安全剃刀,男人才得以实现“剃须自由”!

此外,不剃须=“不卫生”和“油腻”

以前男性留胡子是为了彰显气概和威严,不留胡子甚至会被笑话,这个观念一直沿袭到民国初期。但随着“卫生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喝生水、不刷牙等,蓄胡须也被冠上了“不卫生”“不文明”的名号。

而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男性的审美趋向于少年感、中性化,男生留着一把乱糟糟、不打理的胡须,容易显得“油腻”。

与勤刮胡子的亚洲男性相反,欧美男性越来越流行蓄胡子了。

2020年,美国心理科杂志发表了一项由OnePoll机构展开的研究,十分有趣。

据悉,此项研究采访了2000名男性美国人,结果发现,有75%的人认为留胡须会让自己更自信

如果能拥有“完美的胡须”,18%的人可以剃光自己头发,20%的人表示可以放弃一整年的性生活,38%的人愿意去车管所呆一天,40%的人甚至愿意去坐一天牢!

当然,这里指的“完美胡须”都是经过打理的,干净卫生自然可成为男性的加分项。而且在《Glamour》杂志评选出来的全球10名最性感的男性中,就有八位都留胡须。

不过,这可能是胡子为数不多的好处了。

辟谣1:胡须和性能力没有关系

男性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便开始长胡子。胡须的生长速度、数量多少,的确受到雄激素水平的影响,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遗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至于性能力,更不能与胡须的多少挂钩。男性性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雄激素、年龄、是否患病、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单靠胡须数量是不能判断男性“行不行”的。

辟谣2:刮胡须频率与寿命并无必然联系

这一说法来自英国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的结论是“刮胡子的频率低,则寿命短”。

但很多人忽略的是,研究人员也给出提醒:这项研究存在缺陷,即未排除干扰因素,例如参与者是否有基础病、吸烟史、酗酒习惯等。因此,这个调查结论其实是不可靠的。

不刮或刮错胡须都可能引起不少健康问题,比如过度刺激皮肤,破坏角质层,引发过敏、色素沉着、毛囊炎、角质粗糙等问题。

想要正确刮胡子,不妨参考美国皮肤病协会(AAD)《皮肤护理指南》中的步骤建议:

最后,根据亚洲人胡须比较稀疏的特点,如果你想留胡须,九叔有以下几种造型建议,看看你适合哪一种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