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之后,大姐突然变得“高冷”!医生一查吓出冷汗,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一位60岁左右的新冠阳性女患者,家人发现她突然变得“高冷”,怀疑是脑梗,赶快带她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接诊的医生察觉她的状况有些特别,细心询问、排查,没想到,这位女患者竟然是水中毒,再耽搁下去,会出现脑疝,情况非常危急。

确诊阳性后

大姐突然高冷

事情发生在12月21日下午,当天,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杨瑾医生在发热门诊值班,60多岁的陈女士(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就诊。

陈女士确诊新冠阳性两天了,发热,38℃多,一直居家隔离,那天,家人发现她突然变得很冷漠,问她10句话,只回答一句。怀疑她是不是脑梗了,很着急,就到医院来。

杨瑾医生仔细给陈女士查体:可以抬起手臂,也能左手握右手,但是动作确实要缓慢一些,口角没有歪斜。

“初步就能排查,她肯定不是脑梗。”杨瑾医生也感觉陈女士有些“高冷”,问诊三四句话,回答一句,看起来有些不想理人,“但是她的家人说,已经比在家里好很多了。”

杨瑾医生一开始怀疑,陈女士是不是因为新冠,嗓子痛,不想说话,“我对她说,如果你是嗓子痛,不想说话,可以告诉我们,不然你的家人很担心,我还要给你开各种检查,排查。”

陈女士“冷漠”地看了医生一眼,不置可否。

检查结果

医生大吃一惊

杨瑾医生开始一步步排查:这几天有没有高烧,出现呕吐腹泻,导致液体丢失?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生病后胃口不好,出现低血糖?有没有癔症等精神疾病?

家人回答:没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没有腹泻;也没有基础疾病;胃口很好。

杨瑾医生还是觉得有些奇怪,“她其实有些像电解质丢失的情况,但询问之下,确实没有脱水的情况。我没放她回去,建议去急诊再做个检查。然后,还是给她开了血常规以及水电解质检查。”

急诊室的医生给陈女士做了CT排查,也没发现脑部异常,但也感觉陈女士的反应比常人要慢一些。

让杨瑾医生大吃一惊的是陈女士的电解质报告出来之后,“真的是吓了一身冷汗。”

陈女士钾的含量是3.1mmol/L,但钠含量非常低,只有123mmol/L,正常人的这个含量是135mmol/L,也就是说,陈女士缺钠已经非常严重。

“一般出现低钠,是因为脱水,但患者不存在这种情况。”杨瑾医生再次询问陈女士的家人,她最近有做过什么异常的事没有,“她家人这时才说,因为新冠阳性,家里人就让她不停喝水,这两天喝了大量的水,还都是白开水。

杨瑾医生听完之后,基本可以判断,陈女士是出现水中毒了。

阳性患者

喝水要注意这些

杨瑾医生解释,低钠其实非常常见,当然如果不及时纠正发展到重度低钠(120mmol/L以下)确实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我们人体的水分流向是从渗透压低的往渗透压高的地方流动,血液里低钠导致渗透压低了,大量的水会跑到细胞里面,引起脑细胞水肿,这就是为什么患者会出现神志淡漠,意识不清等精神症状,严重者甚至引发脑疝,昏迷,死亡。”

引起低钠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脱水,呕吐,腹泻,腹水,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长期服用利尿剂都可能出现低渗性脱水。

“这就是我一开始问病史的时候要追问那么多情况的原因。”杨瑾说。

水中毒也是低钠的一个原因,但是一般很少发生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患者本身肾脏功能不好,喝进去的水,无法排除,尿液少,是会出现低钠。

杨女士的家人表示,她此前并没有肾脏异常。

“除非喝得实在太大量超过自身肾脏的排水能力,如果只是普通的饮水爱好者一般是没事的。”

浙大邵逸夫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吕芳芳则表示: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病毒感染确实会引发低钠,这是病毒感染后的并发症。

水中毒不是凭空发生的,平时健康良好的中青年人不大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确实要小心。

两位医生都表示,新冠期间多补水是肯定没错的,但是品种尽量多元,除了水以外,适当喝点蔬菜汤、果汁、电解质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得了新冠、感冒后

短时间喝太多水有危险

喝水太多真的可能有危险。很多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反而可能造成身体脱水。

得了新冠或者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白开水,会令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元素冲淡。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会出现眩晕、乏力等情况。

此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满足体内电解质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当水的摄入量超过肾脏的排出能力时,会引起水中毒。尤其是原本有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状况的人群,要特别注意。

所以,“阳了”或者感冒了不能一味地大量喝水,24小时内喝水不要超过3升,在喝水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电解质。可以通过吃水果、喝粥或者电解质饮料、冲一点淡淡的盐糖水等来补充人体流失的电解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