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540元,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
5540。
不少人觉得:恩,不少了,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别太在乎钱。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都恨不得马上冲上去扬了这碗毒鸡汤。
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一定得谈钱!
有的时候,社会就只认“钱”
“有时候”,这是一个委婉的不能再委婉的说法了,如果说的冷酷一些,我想我会用“绝大部分时间”这样的描述。
社会在判断“事”、“物”价值的时候,几乎只有“钱”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维度。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在《奇葩说》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能付给你高薪的地方,往往说明:一、行业处于风口。二、公司实力强或者利润率好。三、岗位重要或者看中你。
找人生中第一份工作,你想夕阳红老头乐还是旭日升活力足?别说第一份工作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想做风口上的猪。如果公司或者行业即将没落,我们去干啥,做人生悲剧的主人公吗?怎么判断公司好不好,如果你没有更靠谱的渠道,钱就是最直接的标准。给不出钱还吹嘘自己行业领先的企业,就像骗小姑娘的渣男,也就剩吹的好了。
另外,也别信什么我们这里能学东西的鬼话,如果这个企业真的看好你,它会按照对你的期待付钱的。去年,华为招聘了8名2019届博士生,给的是年薪制,最高的两名博士生,年薪为182万-201万元。对于真正的人才,没人用什么工作中能积累资源、锻炼能力来忽悠。
从这个角度说,毕业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其实也并不难回答。
综上,第一份薪资不高的原因大概只有两个:行业企业夕阳红,或者企业不看重你。不论是哪个理由,好像都能把我们劝退呢。
别太自信,人生的机会就这么几个
抱歉,泼一盆冷水。
很多人都相信,只要我在第一份工作学到了东西,后面一定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恩,别太自信了。这种想法我们在学校里我们其实常常有,只要我考试前好好学习,一定能及格!只要我高三好好学,一定能上清北!只要我努力追求,女神一定就是我的!结果呢?
抛开主观意志力的问题,在客观的人类社会规律面前,逆袭的概率也不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曾经深入研究了“人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这一问题,并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卡内曼风险定律”就明确指出:面对损失人们偏好风险,而面对收益则会规避风险。
简单说就是,与失去工作失去工资的风险相比,一般水平的涨工资换工作的吸引力实在是不够大,所以我们倾向于,“狗着”(也就是待在原公司不动啦),只有在极具吸引力的大幅涨薪或者工作环境改善时,大部分人才愿意尝试跳槽。
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一辈子有几次这样上一个台阶的机会?
如果这样改变命运的机会真的俯拾皆是,我们还会对于高考这样高的重视吗?重视高考,本身就说明,人这一辈子,逆天改命的机会太少啦。
同时,第一份工资,还常常起到一个锚定作用,你值多少钱处在什么档次,下一个公司的HR的重要参考就是你的上一份工资。要不,为啥我们在谈论涨薪的时候,总是用百分比呢。
工作都找不到,还想要高薪?
今年的毕业季,工作确实不好找。
干挺着不妥协,也确实挺难的。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李健:等待和耕耘那个更辛苦?李健回答:等待更辛苦。换到职场的场景就是,996当然辛苦,但是没工作更难受。
何不食肉糜那事咱不干。
如果挺不住了,准备将就一份薪资不合心意的工作,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还请记得,这个工资是被人家乘火打劫了,千万别从心里就把自己定位到这个薪资。以及做好心理准备,后面再涨薪可能辛苦些。环境使然,非战之罪,与其抱怨,更该做的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找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带来机会的渠道。在机会匮乏的时候,找机会比把握机会更重要。具体到职场上,除了投简历,能找好的工作机会的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把握,结交心仪公司的人脉,在脉脉上发表职业见解建立自己的职场影响力,都能给你带来更好的职场机会。
总而言之一句话,第一份工作,要!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