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该怎么选?请记住这十二个字

01

长期净值

多长时间才算长期?我曾经听有个深耕交易领域多年并取得不菲成就的前辈说,在这个行业,只有你最后销户时,盈利才是真实的。只要你还在交易,所有财富都只能算浮盈。私募基金也如是,只有一只基金最后清盘,把钱返还投资者的时候,投资者才能确定这个管理人是否具有投资能力。

理论上,长期越长越好。巴菲特用六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投资能力。这样的时间长度,人们才能认为他的投资能力大概率具备可复制性。

但我们选择私募,长期净值借鉴评估巴菲特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从目的上讲,我们投资私募基金更希望选出四五十年前的巴菲特;从可执行性上来讲,如果我们要等到一个基金有六十年追溯业绩才能投资的话,那得到退休后才能开始第一笔投资。况且还得足够幸运,那个基金经理到时候不能退休,耄耋之年还得活跃在投资一线。

如果我们单独看长期净值,应该关注什么?

结合A股过去几年的高波动率,经历过一轮牛熊的基金,已经可以为我们的评估提供比较好的参考。经历牛熊的基金,做出来的年化收益率,要比只经历过牛市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更可靠。同样,经历熊市出来的最大回撤,比只经历震荡行情的最大回撤,更具有参考价值。就像谈恋爱,刚好的时候眼里都是对方的优点。但能不能走向婚姻,还得看对方的缺点是不是能容忍。

另外,长期净值也可以评估这个产品的收益均衡性。如果一个基金经历5年也好8年也好,年化收益相对理想,但是收益大多集中在某一年甚至更短时间,而其他时间无论行情是好是坏,基金也都表现平平,选择这样的基金对于投资者的耐心要求也会更高。

02

业绩归因

目前市场上私募基金的资金方有很多,包括代销方、FOF方、以及机构自营直投资金等等。资金方越来越多,带来的后果是优秀私募基金的"规模红利窗口期"越来越短。先不说顶流创业首只产品就卖爆的情况,对于一些非顶流但优秀的基金经理,一般是:

首只产品→机构自营/FOF资金参与→一段时间以后业绩出色→各代销机构准入→规模飞速上升至能力圈边界→超额业绩迅速下降。

这样留给普通投资者观察的时间越来越短。那么结合现实,在缩短时间的基础上,找出最大程度评估管理人投资能力的一个方法,这里就要结合业绩归因一起去看。

我们看到很多牛市的收益冠军,在熊市可能大多数表现差强人意。牛市的业绩可能是激进的投资理念+运气结合出来的结果,而在熊市的时候会放大这个特点的劣势,从而产生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如果我们只根据这段时间的净值去选择基金,很可能忽略了他在行情不佳时候的缺点,最终选出一个并不符合我们预期的产品。

这里,在业绩时间有限的基础上,就更需要结合他的净值去做业绩归因。对私募的归因,去追溯他具体标的的交易也许是不现实的。可以综合根据他的路演、他的基金经理擅长行业、擅长的市场风格(成长/价值)、以及操作手法(高集中/分散)等等各种角度去了解,再结合他的净值是否匹配每一阶段的市场行情,综合评估。

业绩归因的价值在于:

一、对管理人表现亮眼背后的原因做出判断

同样是股票型基金,有的基金经理专注某几个领域,有的基金经理全行业覆盖;有的择时,有的满仓;有的高换手交易型,有的低换手长期持有。这些不同风格、不同策略策略做出来的结果很可能会造成净值曲线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如果经过归因,知道管理人表现好和表现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就能忽略掉运气成分,对这只产品的投资时机和后续表现较为理性的预期。

二、对管理人知行合一的理解会更深刻

我们经过深刻分析选择的每一只产品,都已经建立了合理的预期。我们肯定不希望背离。策略转变后表现更好固然是意外之喜,但是脱离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多时候只能带来不如人意的结果。我们做业绩归因,一个是能够参考历史上管理人的投资理念是否与结果相结合,另外一个是也更有可能第一时间识别出管理人的策略漂移,为我们赎回决策提供参考。

最后回到第一个长期净值的问题,长期有多长?

对管理人评估要求的越高,很可能意味着越没有投资机会,投资只能追求模糊的正确。金庸结合古籍编出来的《九阴真经》里第一句话就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结合业绩归因,能够最大程度缩短这个"长期",形成一个更现实且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投资方法。

无法做出业绩归因的产品,也有可能后续一段时间表现极佳。但选择这样的产品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赌博。找十个黑马私募怎么也能成一个,但足够弥补另外九个的亏损吗?很难讲。

03

人格认知

无论是业绩归因,还是长期净值,即使单独看,都可以对我们了解私募起到不小的帮助。但是人格认知不行。要论亲和力,要论吸引人的程度,骗子这方面的能力大概率超过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我们仅因为一个人谈吐风趣、举止优雅、笑容拂面就决定投资他,那还不如把钱放家里,至少还能起到观赏作用。

但当结合长期净值和业绩归因一起看的时候,人格认知就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人格认知会把投资这件事具象化。基金经理的性格、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圈范围会成为投资最终的增信。即使是量化基金,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人也认为,定性的分析,对基金经理的人格认知,应该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投资最开始也许是方法论的投资,结合公司业务拉一个现金流量表,算一个合理估值,判断现在股价看未来的回报有多少,这个可能是每个分析师入门的必修课。但最终是世界观的投资,基金经理对未来时代的把握、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对经济形式的看法,他是否能够跟随市场进化,会对投资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世界观相仿的人,性格投缘的人,更有机会长期合作下去。在长期净值和业绩归因的基础上,在冷冰冰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人格认知是投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长期净值、业绩归因、人格认知这三点,对投资私募来讲,缺一不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