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湛江农垦黎明农场(隶属廉江)毕业后,来到湛江市霞山区绿塘路9号的湛江农垦大院内的一个工厂工作。晚饭后,我们一班年轻人喜欢到与绿塘路口一路之隔的潜水学校后面的海边玩耍、嬉水(当时这一带还是海水),或者到海滨公园去逗留。椰林婆娑、绿草茵茵、海风轻拂的海滨公园,是霞山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漫步,小憩,私语,拍照,恋爱……后来建成的与海滨公园相连的观海长廊、渔港公园,也是市民闲暇时喜爱的地方,可以尽情领略蕉风椰韵、涛声海浪的南国海滨城市的风情风貌。
而工人文化宫对面的儿童公园便是孩子们的乐园了。儿子幼时,我和妻子常在周六日带他来此,让儿子尽情欢欣雀跃嬉戏玩乐。有很多次晚饭后,我骑着单车载儿子去已下班关门的儿童乐园门外,儿子让我抱着他在围墙外往里面看看,也感到满足开心。现在偶尔和儿子翻看他小时候在儿童公园的照片,重温他的盎然童趣、萌萌稚态,不禁莞尔。
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还相对比较单一,看电影是大家都非常热衷的。霞山的几个电影院:工人,东风,红卫,艺海,人民会堂,常常座无虚席。如果遇到叫好叫座的新片,真是万人空巷,电影院往往“爆棚”,一票难求,很多人会心甘情愿向票贩子高价买票(在艺海影剧院,我们几个伙伴就向票贩子买过高价票看《警察故事》续集)。电影院,承载着市民工作之余悠然自得的休闲时光。
霞山的老街坊想来没有不逛过这些百货商店市场:翠园,友谊商店,碧玉,百汇,湛新,K物街,松林夜市,光华商场,广州湾华侨宾馆,南站批发市场……当年上述这些地方都是市民购物的好地方。湛江农垦的翠园大厦(饭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标志性招牌,五县四区的人们来湛江,都会特别到此一次才觉得不虚此行;还有观海长廊中段的画舫,像一艘船泊在海之湄,在此娱乐、饮食,听涛观海,也大受青睐;而K物街估计是当时霞山最熙熙攘攘的地方了,商品琳琅满目,不但本地人,还吸引了湛江地区之外的大批客人来此爽快消费购物,特别是在节假日,狭窄曲折的K物街更是水泄不通。
那时时兴炒冰,街头巷尾路边炒冰档到处皆是。炎炎夏夜,三五友朋路边择一炒冰档围坐一桌,点几杯炒冰或几支啤酒,当然最紧要的还有一碟炒田螺,啜着炒田螺,饮冰喝啤酒,不觉暑气渐褪沁凉自生,惬意淋漓。当时我有个同学来霞山的财政职工中专读书,很喜欢炒田螺,我们就常相约在炒冰档吃炒田螺饮啤酒。而在民享路(如今的步行街)中段即工人电影院斜对面,还有一间“海军”冰室店亦赫赫有名,光临者众。
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爱好文学,迷上诗歌,并习写小诗小文,爱书读书,因此成为延安路新华书店的常客(后来鑫海书城面世,我更是频繁去逗留)。另外新华书店附近的个体书店如格致书店、四宝书店等,亦会见到我流连的身影,还有新华书店大门口的那些旧书摊,我也隔三差五去淘书。我也是街上星罗棋布的邮政报亭的熟客,我在书报亭购买一些喜欢的文学期刊:逸仙路有间邮政书店(在K物街口附近),有北京的《诗刊》和成都的《星星》诗刊;在民享路与文明中路交界处的书报亭、民治路与文体路交界处的书报亭、人民会堂路口等处的书报亭,有天津的《散文》、河北邢台的《散文百家》、湖南益阳的《散文诗》、西安的《美文》、福州的《散文百家》、郑州的《散文选刊》……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霞山人,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来此,已三十年了,虽不是生于斯长于斯,却是工作于斯生活于斯,往事不如烟,霞山的一树一草,一街一路,总是关情。民治路,民享路,工农路,逸仙路,文明路,文体路,解放路,东堤路,汉口路,青岛路,绿荫路,洪屋路,建设路,绿村路,海滨路、海景路;火车南站、湛江港、东堤码头、渔人码头;民享市场(现在成了步行街一部分),绿林市场、东风市场,工农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共广州湾支部旧址,天主教堂,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现在的博物馆),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旧址(原来的霞山公安分局)、菉塘革命烈士陵园……横街窄巷长路短径寻常巷陌车站码头市场故址旧建筑,是如此亲切如此萦怀。
三十年来沧海桑田,湛江市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越来越优美,生活越来越丰盈。时代变迁、世事更迭,而承载的历史烟云、人文底蕴、时光痕迹、集体记忆、百姓风情的老城区霞山,焕发出新的面貌、格局和气象。霞山,承载我青年的憧憬、中年的缤纷。漫步在霞山的大街小巷老城新区,会勾起丝丝缕缕的光阴记忆、点点滴滴的怀旧情愫、隐隐约约的心中怀想……我珍惜“旧”,也向往“新”,于旧貌换新颜的时代进程里,在兹念兹,内心自然而然涌起更加真挚的热爱、自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