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县五峰乡桃山村,是一个清净之地。日据时期,这里叫做“井上温泉”,台湾光复后,改称“清泉温泉”。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少帅张学良将军,在1946年至1957年间,曾被幽静在这里超过10年。本世纪初,新竹县政府先后投入6000万元新台币重新整修了张学良将军在清泉的故居,于2008年“西安事变”发生的同月同日开放。
清泉温泉离台北市中心一百多公里,从新竹县的内湾进山,要走几十公里盘山路。我坐小车在群山里转了近2个小时才到达这里,所以别说是团队,就是自由行的陆客也很少光顾这里,对中国历史越来越淡漠的台湾人前来参观的也越来越少。这里群山环绕,满目苍翠,溪水潺潺,温泉淙淙,环境甚是幽静,再加上四周岗哨、宪兵跟随等“待遇”,称当年张学良将军在这里的生活为“幽禁”比之“软禁”更为贴切。
张学良故居前有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双人塑像。张学良在这里漫漫十余载的幽禁岁月是在眷侣赵一荻的相伴扶持下度过的,在这段日子里一直相伴左右的“赵四小姐”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两人在山里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却拥有常相为伴的满足。赵一荻在张学良数十年漫长的幽禁生涯中,表现得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伴其余生。
张学良的故居是一栋日式的黑瓦农舍建筑,看上去非常崭新。这是因为原址已在1963年被因台风引发的洪水冲毁,而且原址属于土石流敏感区,新竹县有关方面只能异地原样重建了这座“故居”。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栋“故居”与记忆中的原来建筑完全一致。
张学良故居内陈列有大量与张学良相关的史料,通过电影、照片、地图、文件和实物等,讲述张学良这位中国现代史上传奇少帅的一生,还原其在清泉十余载的幽禁生活。
这张竹制小桌子是张学良和赵一荻两人最爱的小角落,他们常在此念书、写日记、品茗等等。
这是张赵二人在张桌子上的留影。
张学良作为个性潇洒、喜爱喧闹的少帅,偏居与世隔绝的群山一隅,难免感到万分寂寥。幸得赵四小姐相伴扶持,他才逐渐适应平淡,返璞归真,融入当地生活。故居里展示的很多老照片全方位展示了少帅在这里的幽禁生活。他每天读书,记日记,以清茗、香烟为伴,时常头戴斗笠、身穿农衣,扛锄下地、刨坑种菜、喂鸡垂钓。
宋美龄送来的收音机成了张学良了解外部讯息的少数几样工具之一。
而摄影成了幽禁中的张学良的一大嗜好。他用这台美能达相机,拍摄了大量照片,有与来访朋友的合影,周边风景照等,而更多照片的主角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赵一荻。
这张赵一荻踩裁缝机的照片就是张学良拍摄的。
赵一荻使用过的缝纫机。
张学良穿过的衣帽。左边的毛线小帽是张学良晚年时赵一荻亲手所织,是少帅十分喜爱的随身物品,不论公开活动或居家生活,几乎都随身带着。
这些照片很多都出自张学良之手。
故居里陈列有大量有关张学良的历史和现代书籍,无论是台湾的、大陆的还是海外出版的,都有。
这里还定时播放有关张学良的资料影片。每天下午1:00播放大陆早年摄制的故事片《西安事变》。
故居外的这组铜像再现了张学良和赵一荻二人喂鸡逗狗的山居生活场景。
这块花岗石碑上则镌刻着张学良的手迹:“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故居旁有一处地热温泉,也是当年张学良最爱的一隅,当年这里有一竹屋可供泡汤。现竹屋虽已不在,但当地人建造了一个规模更大的顶棚,供大家免费泡汤,并将此泉命名为“将军汤”。
参观完故居,行走在当年少帅走过的山间小径和清泉吊桥上,从历史的追忆中走出来,呼吸一下山里清新的空气,享受一下这难得的清静,不啻为一种很好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