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对话诺奖作家,直播结束时卖出小说集1.8万套

点击收听本新闻
听新闻

3月12日晚,董宇辉对话古尔纳的直播引发网友关注。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场直播在9点前一直居于当日带货总榜第一名,人气第二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的中国行,因身体原因取消了宁波行程,在其北京行程中,古尔纳对话了莫言,因为没有直播,网友也没有办法看到。而这一次,有英语教学经历的董宇辉用英语对话古尔纳,在互动过程中他用“嗯哼”回应听懂了古尔纳分享,被网友批评“为啥一直嗯哼”,董宇辉的铁杆粉丝则为董宇辉在直播公屏上刷屏“嗯哼”,称这是英文对话中的一种礼貌。

“儿时的故事、人、嗅觉、视觉等,都停留在了写作的感觉中”

古尔纳是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作为难民移居英国并求学,最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

“嗯哼”,一位前新东方老师和一位大学老师,两位到底聊了些什么?

董宇辉分享了自己童年的记忆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影响的,他问古尔纳,在非洲生活的经历对写作风格有什么样的影响。古尔纳说,童年经历对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有影响,让他知道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不是重要的。“人的一生当中会不断后天习得,不会停止学习的脚步,在学习之后就会有所产出。很难说是我小时候学的东西对我影响更大,还是后面所学对我影响更大。但我可以说,小时候我听到过很多的故事,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嗅觉、视觉,比如说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可以看到海面地平线,都停留在了我的写作感觉中。”

董宇辉与古尔纳交流说,作家通常都有一个写作的目的,你的写作要达成一个什么目的。古尔纳表示,他不会有特别明确的写作目的,他会思考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是什么。在他所居住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公平,有的时候要去批评一些事情。人们也会在自己生活中创造出美好的事物,我们需要用写作去庆祝它。“在写作过程中,我获得了幸福。”

“文学写人的挣扎,比写人的满意更有趣”

直播中推出的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古尔纳五部小说中文版,包括《天堂》《赞美沉默》《海边》《最后的礼物》《来世》,创作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延伸至今,小说主要展现后殖民时代个人的生存现状和命运。董宇辉为网友推荐说,过去写非洲人适应欧洲生活的作品比较少,我们可以在这些作品里看到过去没有看到过的一面。

当晚9时35分直播接近结束时,这套小说(共5本,每套218元)已售出1.8万套,按此计算,共售出了392.4万元,对比上次董宇辉带货《人民文学》和《收获》,有所不及,但对于图书销售来说也还算不错了。

董宇辉问古尔纳,“在英国接受教育,教育对你产生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古尔纳回答董宇辉说,教育不是从银行取钱那么简单,他早期的教育18岁之前是在家乡桑给巴尔,后来到英国,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去殖民化的时代,家里的长辈让他一定要去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医生、律师,刚开始到英国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知道到底想干什么,因为经济不允许还要边工作边学习,最后他想明白了自己要学习文学。

年轻时离开家乡,对于家乡,古尔纳分享说,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思考故乡和家的内容。他说,如果当你居住在一个非常强势的文化中,家的概念就会很明显。但如果生活在岌岌可危的状况中,家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董宇辉问古尔纳,移居海外几十年,是否适应了海外的生活。古尔纳说,刚开始的确不容易,桑给巴尔和英国非常遥远,不仅仅是距离,在文化、宗教方面也有很大差距,一部分群体有很强的优越感,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很多人在欧洲没有很受欢迎,但是他们也在这里住了下来,做出对社会有用的事情。“你的写作能帮助他们改善这种疏离感吗?”对于董宇辉提出的问题,古尔纳说,他的确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有的来自南美,有的来自印度,文学就是在别人的故事中发现自己。古尔纳说,人生会面临很多苦难和挣扎,我们要获得什么,就需要去努力才能获得,有的人可能出生条件很好,但他们可能面对别的方面的挣扎,文学写人的挣扎比写人的满意要更有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