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很新,不到40岁的它却是中国摩天楼最多的城市。 那些鳞次栉比的大楼,是这座城市繁荣辉煌的最佳代言。
但深圳有些建筑,却显得很“老”。 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摇摇欲坠的它们仿佛一道迟迟不能愈合的旧伤疤,顽固地结痂。
圳长这里说的,便是那些存在于深圳的 “ 危楼 ” 。
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危楼是指那些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深圳有“危楼”吗?当然有,而且有的还存在于原特区关内。
今年8月,罗湖区某居民楼发生沉降倾斜。 这幢6层楼高的建筑,从中间塌陷断为东西两截,所幸这公寓因为要翻新改造成长租公寓,几个月前就已经把住户全部清空,加上楼下的菜市场反应够快,迅速撤离,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后来据官方通报:楼房倒塌的原因,是因为事发地基土层差,暗渠水流长期作用下,周遭水土流失、桩身腐蚀,造成了局部楼体下沉。
如果再迟几个月,这栋长租公寓楼装修好了,住满了来深圳的年轻租客,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当然,“楼塌”并不是深圳的特产。 远在深圳千里之外的杭州,一样同病相怜。 就在深圳发生楼塌的同一天,杭州也有一栋居民楼发生沉降倾斜,幸好社区工作站提前发觉地下的异响,及时疏散了居民,才保证了大家的安全。
相比较于台风等天气灾害,楼房这些真正的风险和意外,从来都是不能被预测的。 2010年,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红磡,一幢5层楼高的旧唐楼几秒之内完全倒塌,造成4死2伤事故,震惊整个香港社会。 以至于香港花费了数月时间,开始全面普查检修老楼及危楼。
但跟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深圳的危楼很大一部分是由于 “海砂楼” 。
可能很多深圳的年轻人对“海砂楼”没有实际的概念。 它其实是深圳在早期建设中,有的是因为不懂专业知识,有的则是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了大量海砂做建筑混凝土,用于楼房建设。
这些海砂中的氯离子,会严重腐蚀建筑中的钢筋,导致楼房楼板开裂、墙体裂缝等严重问题。 一般建成后没几年,这些用高房价买下的房子,就会变成不能住人的“危楼”。
2013年,央视3.15就以暗访的形式,向全国曝光了深圳仍有无良商家违规使用海砂,引起深圳市民的强烈关注。 仅仅在2005~2011年,深圳就曾有多个住宅项目被曝违规使用海砂建房,包括鹏湾丽苑、山泉小区等许多知名社区,也不乏像深圳大学学生宿舍楼这样的公共建筑,像青松斋、翠柏斋,现已遍布裂痕,学生称「感觉跟贫穷山区的建筑一样」。
其中, 深圳最著名的海砂楼建筑,便是曾经鼎鼎大名的鹿丹村 。 鹿丹村建于1989年,因为位于罗湖区中心区,且邻近香港,是当时最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之一,入伙时还曾被评为“全国第一文明社区”。 可以说,那时的鹿丹村是深圳无可争议的标杆住宅,被称为“名流村”。
但是,当时“禁止海砂大量用于建筑”还没有被写进官方规定,在很多小区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使用海砂的情况。到了 1996年,也就是鹿丹村入住不到7年的时间,小区逐渐出现质量问题,外墙出现裂缝、楼板开裂、钢筋暴露在外,一下雨,就要“抗洪”。
随后的几年里,整个鹿丹村更是病入膏肓——24幢楼房的钢筋均被海砂中的氯离子侵蚀,用手轻轻就能折断房屋中的钢筋。 当年的住宅标杆外墙,却成为了全深圳最破烂的斑马墙。 有居民还用自制钢架来支撑墙体,以免楼房坍塌。
后来,鹿丹村部分建筑被鉴定机构确认为“危楼”。 在鹿丹村交付使用的11年后,2001年深圳市政府会议同意对鹿丹村进行整体拆除重建。
这个拆除重建,并不是因为其“旧”,而是因为其“危”。
危楼重建,曾经的鹿丹村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罗湖豪宅,房价早已在几年就突破10W/平。
但不是深圳的每一处危楼,都能顺利地“华丽转身”。
在今年罗湖发生坍塌的区域,就一直传闻有旧房改造计划,但一直没有进展。 而在坍塌后,至少67幢片区楼房都被纳入登记预警之列。 这意味着,这里面的数千户居民每天都必须时刻注意脚下的楼,头上的房,尤其是在发生台风、地震、暴雨等天气地质灾害时。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每一处拆迁重建,哪怕是已经不能住人的危楼,都是某些人 眼中的“黄金屋” 。
例如,鹿丹村从2000年业主申请改造,到2001年政府批准,再到迈出实质拆迁的第一步,竟然是在2014年。 为什么深圳需要整整14年的时间,才能推动1000多套不能住人的危楼旧改?
因为 “深圳速度”,在危楼重建面前,已经彻彻底底地失效了 。 每一次谈判,都包含着太多人性复杂的博弈。 他们可以不管其他人的生命安危,可以不顾城市的发展需要,却仗着危楼漫天要价,自嘲是在深圳“没有现金的有钱人”。
建于1984年的南华村,不到10年,楼房便已是肉眼可见的歪斜。 而且由于墙体松散,有业主20年都没办法在家里打钉装上窗帘,换衣服、脱衣服都只能躲到洗手间里。
据官方统计,整个南华村共有70栋建筑物,由于海砂房锈蚀严重,有60栋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而且,市地震局的相关文件也证实,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南华村有60栋住宅楼结构安全性评定为危险级楼房,一般应整体拆除。
即便如此,南华村的危楼们如今依然“屹立”在城市的中心区域。 因为有人钻了政策的“漏洞”,南华村业主无奈地表示: “拆不了,住不了。少数人控制了多数人,大多数利益被一两户绑架了。”
在深圳,我们 其实不止一个“南华村” 。 据媒体报道,如果以《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深圳依然有部分小区出现了D级危楼——D级是属于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处于危险状态,构成整幢危楼。
按照现行法律,经鉴定为D级危险住宅,鉴定报告提出立即停止使用意见的,住宅所有权人、实际使用人应当及时撤离。 当地政府、街道办应当自收到D级危险住宅鉴定报告之日起三日内,向住宅所有权人和实际使用人发出督促解危通知书,告知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撤离和限期采取解危措施; 对D级危险住宅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危险住宅警示标志,必要时可以查封。 因D级危险住宅危及公共安全的,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消除现实危险的必要措施。
根据2019年5月1日实施的《深圳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区人民政府在房屋应急抢险过程中依法采取应急处置和救援措施,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限制或者禁止使用有关设备、设施; 封锁危险场所; 停止使用或者拆除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等; 组织人员撤离等应急举措。
如今,老楼早已跟不上 " 深圳速度 ",可是比老楼更可怕的是我们身边还有“危楼”。 这些“危楼”不仅失去了居住的本质功能,也时刻会危及社会的安危,但它如今却成为某些人眼中谋取利益的“黄金屋”。
危楼不可怕,怕的是人心 。 只要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深圳的楼可以建,也可以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