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昌:奋进新型工业化“现代之城”
俯瞰金昌(金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闫婷婷
冬日,走进金川集团科技研发的前沿阵地之一——金川集团镍合金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穿梭忙碌。现代化厂房里,厚重的镍板经过大型辊轧机反复碾压,变为厚度仅有0.05毫米的超薄纯镍带材,厚度不到A4纸的一半,轻轻用力就能撕破,被称作“手撕镍”。
目前,该产品已实现年产量100吨,且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国家名片”。除了“手撕镍”,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薄铜箔材料——“手撕铜”也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商的供应链。
2024年年初,金川集团还成功攻克了“4N5无氧铜板带材”制备技术,解决了我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用材依赖进口的难题,在电子、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领域提高了国家铜合金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在金昌,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在2024年被攻克,部分产品和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
2024年11月,在第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卡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
“我们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台25吨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用卡车采用纯电驱动,配备了自主快速换电和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投用后将大幅降低井下通风和维修成本,既高效节能,又安全可靠。”金川集团镍钴研究设计院无轨设备研发团队负责人何文波说,“这不仅标志着金昌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体现了我们建设绿色智慧矿山的使命与担当。”
2024年以来,金昌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关键变量”,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努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在科创平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力,培植孕育“未来增量”,在全省率先推出“科创贷”融资产品,设立镍都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建立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累计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95家。
同时,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材料规模优势,金昌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着力培育提升“2+4”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级产业链及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级产业链,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金昌市“2+4”现代化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681.3亿元,同比增长28.3%。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池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由金昌牵头的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入选2024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培育新兴产业,积蓄发展新动能。金昌市抢抓“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推进“源网荷储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培育电池核心材料、氢燃料电池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10万吨动力电池用硫酸镍等项目投产投用,18650锂离子电池日产50万支,2GWh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实现量产,33GWh电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电池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1至10月产值达到402亿元。
“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金昌市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对标前沿技术趋势,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新中求变。聚焦技术含量高、处在价值链中高端、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领域,发挥金川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早谋划、早布局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型未来产业,重点发展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金属、固态电池材料、负载型催化剂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氢能、氢燃料电池等新型储能及未来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加快形成突破,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