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黄芪,多数人都知道,它是一味善于补气的中药材。虽然有许多人日常用黄芪泡水、或是黄芪炖汤、或是喝黄芪精口服液,但真正对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了解透彻的人却并不多。那么黄芪到底有哪些功效?有哪些食用方法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补气扶正要药,其药用历史已有两千多年。黄芪不止历来备受医家重用,也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日常滋补药材。关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本草纲目》有全面精炼的概括总结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血,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古代许多著名医家都对黄芪颇为重用,临床应用中常常重用黄芪,尽显黄芪功效。如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元名医李东垣、清代名医王清任、近代中西医名家张锡纯等都将黄芪运用的出神入化。
另外,现代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邓铁涛教授亦是灵活妙用黄芪的高手。这些古今名医都对黄芪信赖有加,证明了黄芪确实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那么,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具体来讲有哪些呢?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尤以补气血的功效最为常用。黄芪是医家公认的补气圣药,中医理论认为“气能生血”,服用黄芪能通过补气以生血,可以用来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血虚及气血两虚证,如常年劳累、加班熬夜导致的气血不足,产后气血亏虚,各种原因贫血,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等等。
黄芪还具有益气固表、敛虚止汗的功效,能够补益肺气,预防感冒。在古代,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就有诸多验证,《神农本草经》言,黄芪能治小儿百病。不止古代常用来补益肺气、调理脾胃、治疗小儿汗证等等,现代小儿科临床也常用黄芪来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
此外,黄芪还是“疮家圣药”,《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常用来治疗气血不足所致疮痈,溃疡以及消化道黏膜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胃炎、口腔溃疡、皮肤疾病溃疡后久不收口等内外疮疡病证。
那么,黄芪的功效有这么多,平时应该怎么食用效果更佳呢?是否黄芪泡水就可以包揽所有功效呢?
当然不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针对不同的病证来讲区别较大。因为黄芪分为生黄芪和蜜炙黄芪,生黄芪更偏重于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也就是更偏向于治疗疮痈、溃疡等症,如果是口腔溃疡、消化性溃疡患者,用黄芪泡水更合适,但也需注意用量不可过多,最好是根据自身症状,结合医生意见来确定具体的每日泡水所用剂量。
而炼蜜炮制的黄芪则更偏于补气,长于补气生血,尤其适合于现代经常处于气血亏虚状态的各类人群。如市场上销量第一的扬子江药业黄芪精口服液,便是采用内蒙道地黄芪经先进的乙醇渗漉提取工艺提取、加炼蜜生产而成,能完整的保留黄芪的有效成分多糖和皂苷,因而功效能达到最大化。又因为这类新型的口服剂型具有纯度高、口感好、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各类人群欢迎,尤其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白领人士,常常用来补气血,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