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市陆河县吉溪林场,一场跨越山水的“生命接力”正在书写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万余株华润楠从即将被抽水蓄能电站淹没的区域启程,在党员干部的护航下,奔赴县城十大主题公园等新“家园”。这场由党组织统筹护航的拯救行动,不仅为本土珍稀树种开辟了新生之路,更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珍稀树种的“生命密码”:从“绿色瑰宝”到“生态担当”
华润楠,这一樟科润楠属乔木,是岭南地区珍贵的“生态名片”。其树冠如伞、叶茂苍翠,是山地常绿林的重要组成,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多重角色,被广东省林业厅列为重要的造林树种。作为我国两广地区特有的本土树种,华润楠生长于海拔5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中,对光照、水土条件要求严苛,天然更新能力较弱,现存成年大树尤为稀少。
在陆河县吉溪林场,上万亩华润楠群落中,胸径20公分以上的大树仅1400余株,堪称“绿色活化石”。其木材质轻耐腐,种子油可制皂,速生特性可快速形成森林碳汇,茂密树冠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生态与经济价值兼备。然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导致水库范围将成淹没区,拯救移植华润楠,既是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必然选择,更是检验陆河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能力的“试金石”。
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从“生态大考”到“绿色答卷”
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机械轰鸣声打破山林寂静,陆河县委以“宁可工程慢一步,不让生态退半分”的决心应对这场生态大考,构建起“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冲在前线”的攻坚体系。2025年4月,“陆河县拯救性移植华润楠行动临时党支部”迅速成立,下设摸排移植、要素保障、养护管理、保护宣传4个功能型党小组,构建起“县委统筹-支部攻坚-党小组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评估、移植、管护全链条。
在技术攻坚前线,党员技术骨干牵头制定“三季六批次”移植计划,创新采用“生根剂涂抹+保湿布包裹”技术,将生态移植与县城景观提升工程有机结合,移植落点精心布局于迎宾公园、体育公园等十大主题公园;要素保障党小组联动国企、财政、党员和社会力量,对接省级生态保护专项资金、争取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单位技术支持,建立“国企助力+社会募捐+财政兜底”的多元资金池;养护管理党小组联合县直相关部门,划定十大主题公园等“党员责任区”,落实“谁受益谁管护”机制;保护宣传党小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华润楠的认知度,向社会各领域宣传拯救性迁移重要性,凝聚各方合力,围绕“客韵新城、活力陆河”城市IP,发动党员群众认养“生态移民”华润楠,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全民护绿格局。
临时党支部将工作现场作为锤炼党性的实践课堂,党员干部以“五气”干劲,创造了大型乔木移植的“陆河速度”。
绿美广东的“陆河样本”:从“生态红利”到“发展新机”
这场拯救行动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树木移植,成为陆河县绿美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移植行动与“客韵新城”建设深度融合,首批130余株华润楠已在迎宾公园抽发新芽,实现从深山密林到城市景观的华丽转身。在县城所在镇岳溪村规划的2000亩“陆河特色树种迁地保护园”,更是将华润楠与红锥、樟树等本土树种混植,打造“党建+生物多样性”植物园,实现“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双提升。
以华润楠移植为抓手,联动乡村绿化“三件套”经验,截至4月14日,陆河全县乡村绿化种植苗木30.17万株,完成2025年植树任务的94.9%。
借力全省绿美生态建设部署,陆河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完成县域GEP核算460.6亿元。日前,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基层典型改革案例征集,经省委深改委审定,65个涵盖多领域的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印发,其中陆河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案例入选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23年,陆河便在全省首次以县为单位组团参与完成碳普惠交易,11.51万吨碳减排量卖出730多万元,走出“卖空气”点“绿”成金的生态转化新路径,为全省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提供了“陆河样本”。
当抽水蓄能电站的涡轮开始转动绿色动能,当华润楠的新叶在主题公园舒展绿意,当碳汇交易的数字在屏幕跃动,这片红土地正以铿锵足音回应绿美广东的召唤——生态为底。陆河县以华润楠拯救性移植行动为缩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更为山区县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与发展双赢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通讯员 叶思敏 罗炜
编辑 郭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