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分配”时代的企业家典范:捐赠110亿给国家,曹德旺如何成为一代“玻璃大王”的?

导读:从1983年开始捐款,到去年为止,捐出去110亿,今年他又宣布捐款100亿元,建造福耀科技大学。他就是被称为中国“首善”的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这篇文章5700字,预估花15分钟读完,致敬“三次分配”时代下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慈善企业家,曹德旺。

近日,一个词引发广泛的关注,那就是“三次分配“!

“三次分配”出自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第三次分配“到底是什么?

这个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的,现在它才出现在了官方话语体系中。按照厉以宁的说法,从最朴素意义上解释:

一次分配就是工资,由市场主导;

二次分配就是社保,由政府主导;

三次分配就是公益,由社会道德驱动。

简单来说,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一般是通过工资和年终奖来体现;二次分配是由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的再分配;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三次分配正在成为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政策抓手。

而被称为中国“首善”的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从1983年开始捐款,到去年为止,捐出去110亿,今年他又宣布捐赠100亿,建造福耀科技大学,堪称“三次分配”时代的企业家典范!

01

曹德旺上《开讲啦》的时候,撒贝宁介绍他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马路上跑的汽车,每五辆车里面,有四辆车的玻璃,就是出自他的工厂。”

他所创办的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

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都是福耀集团的合作对象。

或许有人听过“安永企业家奖”,这个被誉为商界的“奥斯卡”,一年评选一次,用来表彰成功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企业家。

2009年,曹德旺拿下了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颁奖词这样写道:

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汽车玻璃领域。

福耀集团真正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海外的发展。

曹德旺曾霸气地说道:不发愁美国市场,不买我的能买谁的?

这是何等的底气!

02

2011年《胡润中国慈善榜》发布,他被评为“中国首善”。

对此他却表示:我算不了什么,为中国做扶贫和慈善工作最有贡献的,应该是像钱学森和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们。

2013年,曹德旺当选“CCTV年度慈善人物”。名副其实。

“人要有良心,我对社会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态,我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社会。”

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2008年,汶川地震,曹德旺亲赴灾区,捐赠2000万元。

2010年,青玉树地震,曹德旺父子捐了1亿元。

2010年,西南五省遭受旱灾,曹德旺父子,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2亿元,帮助10万受灾户,每户2000元。

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滋味。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2000元钱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

而那次捐款也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曹德旺要求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他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就此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

福建遭遇台风,曹德旺捐款8600万。

同样提出了要求:县城有房子的不在救助范围,他要帮助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让有钱的人浑水摸鱼。

2011年,曹德旺和妻子将所持有的福耀集团3亿股股权捐出,价值超过35亿,设立河仁慈善基金会,这也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

河仁基金会的捐赠覆盖教育、医疗、扶贫、救灾等多个领域。

曹德旺要求基金会像国际上市公司一样规范管理,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和慈善项目名单,基金会的每一件事都会向社会公告,保证“每一分钱的去向都让社会知道”

河仁慈善基金会也是中国第一家以捐赠股票形式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基金会。

向福州市捐赠4亿元永远图书馆建设;

向厦门大学商学院捐赠2亿元;

向家乡福清高山中学捐赠2.2亿元改建学校;

向宁夏捐赠1000万元用以修建西吉儿童福利院;

在福建医大、福建农大、厦门大学、南京大学设立了“曹德旺助学金”

2020年疫情期间一则消息刷屏:曹德旺再捐4000万抗疫

而在此前,他就已经捐了1个亿

知道湖北缺物资,又想尽办法,联系国外公司,找了很多个国家,采购了242万件防疫物资

听到他捐款,知道他的人都不觉得意外。

到今天,曹德旺已捐出个人资产超过110亿元用于慈善事业。

很多企业家做慈善,是为了出风头,赚个好名声,为自己日后的事业铺路,可他曹德旺却偏偏是用心地在做着慈善,说捐就捐,没有奢求过任何回报。

03

而追溯曹德旺的成功,没有任何背景可依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福清一个贫困家庭长大的他,早早就辍了学:放过牛,在街头卖过香烟,卖过水果,修过自行车,倒卖过白木耳......

什么苦都吃过,即使是创业,该走的弯路,也一步都没有少走,只是从未想过停下前进的道路。

母亲告诉他的道理,一直影响他到至今。

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有志气。

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

04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上海,

他的祖籍在福建福清,

家中世代经商,

曾祖父曾是福清首富。

曹家家到中落,

到他爷爷手上,已经是一穷二白。

后来曹父远赴日本求学,

回国后通过自己打拼,

成为上海永安百货股东之一。

但随后又因为躲避战乱,

装着全部家当的运输船被告知中途沉没,

好不容易攒下了家业,

却又再次一无所有,

那一年,曹德旺只有2岁。

因为家庭发生变故,

很长一段时间里,

曹德旺经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饿了就喝凉茶充饥。

直到9岁,他才开始上学,

只上到14岁就辍学了。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他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

卖过水果……

尝遍了底层的艰辛。

曹德旺说:

“小时候的贫穷,

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磨练,

我学了很多东西,

碰到过很多很多麻烦,

因此我的智慧来自生活上的磨练,

而不是来自书本上。”

父亲虽然没能留下什么财富,

可为了让一家人能填饱肚子,

曾经有头有脸的他,

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

虽然年幼的曹德旺,

总免不了父亲的打,

可在父亲那里,

他学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责任。

他的母亲则教育他:

“只要能活着出门,

就不要告诉别人家里一天吃几顿,

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

“出门要抬起头微笑,

要有骨气,有志气。”

“就算饿肚子,也不能输气节。”

她教会自己的儿子,

比生命更重要的财富,是尊严。

虽然曹德旺从小顽皮,

但父母的家教却不输任何家庭。

父母从小就教育他:

“这个世界,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

也不会有人为你解决贫穷,

要摆脱贫穷,

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

尝尽了人间冷暖,

令他比常人多了许多毅力和勇气。

父母从小的教导,

也令他在后来的成长中,

多了一份坚忍与勇气。

05

曹德旺15岁开始闯社会,

16岁时,帮着父亲倒卖烟丝,

20岁开始倒卖水果。

每天凌晨3点就出发,

到很晚才能回家。

22岁时,母亲突然生了重病,

为了让母亲能够得到照顾,

经人介绍,

曹德旺和陈凤英草草结了婚。

之后,两人互相扶持,

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那个时候,

曹德旺生活非常窘困,

忙活一天,只能赚到2分钱,

结婚那天,他才第一次有鞋穿,

袜子还是哥哥剩下的。

后来,他打听到江西那边白木耳生意好做,

就和妻子商量,

卖了妻子的嫁妆,凑了几百块钱,

打算大干一番。

经过一番打拼,到1970年底,

他已经赚到了3000元。

而那时,只要2000元就能盖一个房子。

第三次,曹德旺想要大干一场,

结果到江西,货被扣了,

之前赚的钱都赔了进去,

还欠了一屁股债。

祸不单行,刚好这时,

水库工地来招工,

曹德旺因为欠了工分,

被要求去工地干活。

没成想,只做了3天,

工地就发生了大火。

工地的修理所被烧了,

他所幸搭了个棚子,挂上招牌,

开始给人修板车,

整整28天,

曹德旺一直呆在修车棚玩命工作。

他的努力,

打动了工地指挥部的营长,

知道他欠债的事后,

营长帮他开了集体证明,

又将工地留下的粗布、

大米和红薯都送给了他,

被他卖了1000多块钱。

这1000多块,

成了曹德旺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06

转眼到了1973年,

经人介绍,

曹德旺去了莆田大洋农场当果苗技术员,

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贵人,王以昂。

那天,烈日炎炎,

有个赶路人来到曹德旺的工棚,

想要讨点水喝,

曹德旺心想:

“天气这么热,喝凉水容易生病”,

就给他盛了一大碗凉茶。

考虑到他要走的路还很远,

曹德旺就请他休息一晚,

不仅提供酒菜,还帮他搭班车。

正是因为这番善举,

让曹德旺的人生轨迹发生变化。

王以昂回去以后,

就把曹德旺调到了自己的农场,

让他负责销售工作,卖树苗。

1973年春,曹德旺来到王以昂的农场,

用不到一年的时间,

就摸清了销售的窍门。

干了三年,他已经赚到了6万块。

要知道,那个时候,

这可是一笔巨款。

后来曹德旺发迹后,

也没忘了报答王以昂。

王以昂得了癌症,

临死前,他将儿女交给曹德旺照顾,

曹德旺接下嘱托,

一路帮扶着王以昂的儿女,

甚至还帮他的儿子娶了媳妇。

这不是他第一次做好事,

后来,在他将玻璃厂经营得风生水起时,

遇到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

印尼ASAHI公司的玻璃滞销,

当时,

曹德旺本可以以极低的价格收购ASAHI的玻璃,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而是依照平常的价格买了4000吨,

帮他们度过了难关。

为了感谢曹德旺,

此后ASAHI公司多年来,

供给福耀的货品,

很长一段时间未涨过价

1983年,曹德旺被父亲叫回来,

进入高山异型玻璃厂当了一名采购员,

主要工作是推销水表玻璃。

到了1983年,

政策放开,企业允许外包。

曹德旺第一时间盘下玻璃厂,

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传奇创业之路。

07

和汽车玻璃结缘,完全是偶然。

一次去南平,曹德旺买了根拐杖准备带给母亲。

上车的时候,驾驶员急忙提醒他:上车时小心,不要把车玻璃碰破,一块车玻璃要几千块。

为什么那么贵?

因为没有国产的,车玻璃都是进口的,不仅贵,而且等待的时间很长,很多人车玻璃破了就用胶纸贴着,应付着用。

“ 没有人做,我来做!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上的,用得开心、用得安心。

当时曹德旺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却还是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了新的汽车玻璃领域。

创业是什么?

曹德旺分享了《红楼梦》的一句台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最初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经验缺乏,全是问题;

当做汽车玻璃获利时,有人眼红告他贪污;

开始走向国际,成立合资公司,因为理念差异差异等原因,连连亏损;

去美国建厂,国内骂声一片,说他“跑路”了....

2001年,福耀还被美国起诉倾销玻璃.....

那时很多企业因为美国起诉倾销,而被迫放弃海外市场,但曹德旺决定,把美国商务部告上了法庭,他要打这场官司,而且要打赢。

“如果我们此次不应诉,对我们企业来说影响是不大。不能卖到这个国家,我可以卖给别的国家,还可以转内销。”

“卖不卖玻璃是小事,但绝对不能黑白颠倒、事实不分、被人弱肉强食。必须要主动地出来积极应诉。同时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否应诉不仅代表自己、代表企业、代表一个行业,更代表了国家......如果我们的案子不诉而败形成判例,吃亏的就有可能是整个中国玻璃行业。”

这场官司持续了3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终曹德旺和福耀公司赢得了属于他们的胜利和公平。

为中国其他遭受不平待遇的企业树立了范本,也进一步打开了福耀在海外的市场。

08

在《开讲啦》现场,有人问曹德旺:“您为什么没有把您的玻璃的产品,拓广到更多的领域呢?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门窗的玻璃。”

曹德旺回答只有一句话:“跨出汽车玻璃就是跨行业了。

曹德旺曾经调侃自己:全国人民都知道我最笨, 做了几十年,只做一片玻璃

其实在90年代,公司成功上市后,曹德旺也尝试涉足其他领域:包括装修公司、 加油站、配件公司、高分子公司.....

不断有人劝他继续开拓不同疆域。

“做维修玻璃市场,如果在中国开几百家维修店,就占 领了维修市场,福耀将如虎添翼”,“进军新兴IT行业,未来一定前景广阔”.....

然而他却停下来,开始反省自己的贪心:

“必须为自己定位,人的时间、精力、经验、资金都是有限的。”

“福耀就是做车窗玻璃的。”

择一事,终一生。

才真正将车窗玻璃做到了极致,使他终究成为一代赫赫有名的“玻璃大王”!

09

作为世界赫赫有名的“玻璃大王”,2007年,曹德旺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19,而后来,他甚至连前100都进不去,就是因为把大多数的钱都捐出去了。

“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我捐几十个亿,和你们拿工资的人捐几千块是一样的,因为你已经尽力了。即便没有钱,你还可能给人以笑容,展示你的同情心。

提到捐款上百亿,曹德旺却觉得这只是“小善”,而且是自己的一种修行。

行商是需要遵循“商道”的,所谓“商道”应该是“义利兼济”。

不仅仅要赚钱,更要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承担作为企业家的责任,更承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曹德旺一家人是拿到美国绿卡的,但他要求全家都退掉。

他对家人态度很坚定,如果三个子女不退绿卡,就不能继承自己的财产:“我们曹家不能移民的,如果我们移民,中国人就没有玻璃。”

——可是现在很多企业家移民海外....

——你不要担心,选择移民的都不是企业家,他是小老板;真正成家的、有抱负的,他不会移民,他必须向历史负责.....我的根在中国。

我的根在中国。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有着沉甸甸的直击人内心的力量。

10

有人质疑他:说他装,说他假。

他只是笑笑:“质疑可以让他们去质疑,关键我们自己手按在心上说,我应该怎么做是对的。

对得起自己的心,是曹德旺一生的写照。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看过《美国工厂》的人应该知道,那并不是一部“赞歌”,曹德旺也并不要求去美化自己,怎么真实怎么来。

“我这个人的性格,光明磊落,我跟他讲,我敢做的你都可以拍,被你拍到你都可以播。我很自豪地跟你讲我一辈子走过来,光明磊落。

此前有人告状,说他贪污。

结果查来查去,却没有查出一份赃款。

“我的钱来得光明正大,我怕什么。

他还将所有的财产都记在了结发妻子的名下。

“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都是她的,不是我的,人家说这个公司是曹德旺的,但实际上从法律关系上说是我太太的。

后来,我们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叫企业家。

所谓企业家,该是如曹德旺所言,始终坚持三个信念:

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

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

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穷不短志,富不忘恩,才是最难能可贵。一代“玻璃大王”曹德旺,堪称“三次分配”时代的企业家典范,致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慈善企业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