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谭论、杨金水分别给主子汇报之后,第二天嘉靖的御前会议总算是召开了。
由于杨金水的不隐瞒,嘉靖对毁堤淹田的真相,已经洞若观火了,可在御前会议当中,还是装作一点都不知道。这一方面是嘉靖不想把事情搞大,另一方面是他还指望改稻为桑能够搞定,自己好盖成万寿宫。
这时候的御前会议就成了嘉靖秀演技的时刻。
嘉靖常年不上朝,还能控制群臣,靠的就是两招,一方面是神鬼莫测,另一方面是让官员互相内斗。
比如这次御前会议,嘉靖已经知道事情的始末,明明是严党不对,但上来就先把裕王敲打一遍。这样就给了严嵩和胡宗宪错误信号,以为嘉靖什么都不知道。
这时候的胡宗宪,顿时被吓到了,以为嘉靖真的要拿裕王开刀,便立刻把罪名接过去,说与别人无关,然后反复强调是河堤失修,同时呈上至关重要的供状,一方面堵嘉靖的嘴,另一方面安严嵩的心。
胡宗宪这么干确实把裕王和严党都保住了,但所有罪名就全落到他头上了,这时候留给他的路就剩一条了,辞职。
但嘉靖不这么想。
嘉靖很清楚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胡宗宪为什么这么做。这样的忠心为国的大臣,嘉靖才不会舍弃,所以问严嵩怎么办,其含义就是让严嵩赶紧就坡下驴,说两句保举胡宗宪的话,让严嵩跟胡宗宪的关系缓和一下。
但万万没想到,严嵩居然没有反应过来,说这事儿应该嘉靖看着办。
嘉靖顿时就火大了。一方面嫌弃严嵩不能领会自己的深意,另一方面是感觉到严嵩在甩锅,立马就把严嵩训斥一顿。
这时候胡宗宪又不得不站出来,说是自己水平不行,不关严嵩的事。
嘉靖就笑了,看得是真为胡宗宪感觉到为难。于是夸了他两句,以表明态度,然后继续问严嵩该怎么办。
这时候严嵩只能接招,说让胡宗宪辞去巡抚,保留总督,这样将来改稻为桑就不会在牵连他。
安抚完严党这边,嘉靖立刻又去安抚裕王党,明确表态谭论应该继续留在浙江。
至此会议圆满结束,嘉靖的所有目的全部达成,但没有一道命令是自己亲自下的。
不过嘉靖很清楚,改稻为桑才刚开始搞,就弄成了毁堤淹田,要不是胡宗宪一个人硬顶,现在浙江早就乱成一锅粥了。现在胡宗宪也被调离了,如果再任由严党弄下去,那浙江非出大乱子不可。于是赶紧让吕芳给裕王递话,让裕王党多派人去看住严党。
可惜裕王党的人不这么想,尤其是张居正。
张居正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厚黑学当中的第二招,补锅法。既然严党小打小闹是不会弄出大罪名,那干脆就让严党这次拼命闹,他们裕王党的推波助澜,这样把小案子弄成大案子之后,严党自然就倒台了。
由此可见,同一件事情,虽然参与多方目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但居然也能亲切合作,这才是政治的玄妙所在。
张居正说完这番话后,如无意外,浙江桑农是在劫难逃。可偏偏就有个聪明人看出来了,那就是裕王妃。
裕王妃非常清楚,裕王党虽然都是裕王的嫡系,但是再是嫡系,也不可能完全站在裕王的立场上想问题。
比如张居正这次要闹大,看似搬到严党是大功一件,但实际上是会损伤裕王的利益。
这说穿了,就是大臣内斗,耗损国力。对于大臣们来说,百姓受苦其实无所谓,关键是把大权拿到手。
但裕王不能这么想,天下说到底还是朱家的天下,真把百姓逼急了,大臣们换个老板就行了,朱家可就倒大霉了,所以裕王妃不能同意。
裕王这面还头疼不已,严党那边却非常惬意。
严世蕃居然找到了一个名声很不错的人,来推行改稻为桑。这只替罪羊就是高翰文。
唉,怎么说此人呢,真是不知道水深浅,光是凭借一腔热情,就敢胡来。这样的人说穿了就是爱国贼。
当年五四运动的很多学生也是这样,空有一腔热情,但干的确是打砸抢,巴黎合约被搅和的到底没签,其实中国利益受损的更大。
可惜他们不懂,还以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劳。
现在的香港青年,还不如当年的学生呢。
不过有意思的是,五四运动的一个主要学生领袖,后来成了著名汉奸。很多人还唏嘘不已。其实根本不用唏嘘,那些所谓的学生领袖,有几个本质上就是政治投机分子。
这次香港的又何尝不是呢。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话一点没错。
对了本集末尾,道具组准备了一个彩蛋,就在高翰文下跪的时候,左右两边各出现一副对联的下半部分,左边是“负国”,右边是“欺天”。意思就是看上去严世蕃是礼贤下士,为国解难,但实际上干的却是负国欺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