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当地时间11月2日早7时去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同时,他也影响了诸多中国学人,一辈辈的中国学人正是从李泽厚这里,理解和认识如何用自己的专业来回应时代的精神危机问题。
李泽厚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 童世骏)
在得知李泽厚先生过世的消息后,凤凰网读书连线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请他聊了聊他眼中的李泽厚,以下为他的口述: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李泽厚先生的书,也跟他见过几面,但是对他有深入接触和了解的人太多了,我觉得我在其中是很圈外的,不是最适合谈论他的人。
现在回忆起来,大概是86、87年,我在上海的公共礼堂里听过李泽厚先生的一些讲座。在80年代他到处有讲座,他们那个时候就像明星一样,前往听讲座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而我当时刚刚毕业留校,是非常希望接触学术、进入学术的圈子里面的。
后来他回国,在华东师大演讲过,我也在现场,他在晚年最重要的一次活动可能就是在华东师范大学了。
李泽厚先生在90年代提过“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他讲过一个变化,就是80年代是公共思想比较热闹,而学术思想比较隐微的,来到90年代后有一个变化,那就是“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这个表达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这种倾向还是很强的。
像如今这一代大概四五六十岁的人,很少有像李泽厚先生一样,是综合了思想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比较全面的、大视野的学者。李先生他们那一代有点像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比如伏尔泰、狄德罗,那一代人都非常comprehensive,相比之下,现代大家都比较专业化。当然也可以说我们专业做得更深入了,特别是现在70后、80后的年轻人,专业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当我们去看李泽厚先生他们这代人,其实可以思考一下我们自己在专业上精深的同时是不是缺失了什么。
另外,就像王元化先生所说的,“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李泽厚先生是关心公共生活的,而且他的关心不是像现在流行的所谓知识分子、媒体式的关心,他的关心与关切是有深刻的学理依据的。我想李泽厚先生是真正做到了“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