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29|团结和承诺成为积极信号 生物圈三号2.0亮相COP29

中新社携手大运河传媒,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聚焦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

巴库气候大会进入下半场:“谈成了就删括号,谈不成就删文本”

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进入第二周。这场今年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国际气候会议进入下半场,“删减”成为关键词。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对中新社等记者表示,大会第一周的基本框架是推动各个议题的讨论,今年的议题有100多个。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不同的方案,有很多分歧。这些分歧在案文中会用括号括起来,第二周是一个不断形成共识、“打开括号”的过程,“把案文从副本变成一个正本”。

多边谈判需要采纳各方观点,所以第一周形成的草案往往会非常长。COP29中国代表团谈判代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政策研究部主任高翔对中新社记者介绍,气候谈判一般分四个步骤:各方代表陈述立场、各方提交文字主张、逐条修改措辞,最终形成决定。第二周的重点大多是删减,“谈成了就删括号,谈不成就删文本”。有时将近100页的案文,可能会删掉三分之二。

COP29第一周就面临不少紧张因素,但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讲话中都传达了团结和承诺的积极信号。

高翔表示,COP29第一周谈判总体来说比较平稳,也达成了一些成果,不少议题如各国透明度报告的评审等已在第一周内了结。而另一些外界预期需要更多时间、留待高级别磋商的议题,则延续到第二周,譬如资金、碳市场、全球盘点后续安排等。

气候资金是今年大会上关注度最高的议题之一。观察认为,在日前发布的最新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文本中,各方在技术层面的讨论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王毅解释,这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草案,距离达成共识还有很远的距离。大量工作仍需在本周交由部长级层面进行政治性讨论。

本周,大会还将重点讨论国家适应计划(NAPs)。《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在18日举办的一场关于气候变化适应计划(NAPs)的高级别活动上表示,适应性投资能够真正地改变现状,“我们必须探索创新的融资机制,并为各国提供制定适应计划所需的技术援助”。他呼吁,多边开发银行跳出传统的赠款和贷款框架;慈善机构、私营部门等行动起来,满足应对危机的需求,同时避免增加脆弱国家的债务负担。(庞无忌)

刘振民:气候资金谈判达成关键在于发达国家出资承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进入第二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18日在大会期间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气候资金谈判达成的关键是发达国家按照《巴黎协定》第九条要求,作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承诺,并达到相应承诺数额。

刘振民表示,刚刚过去的(大会)第一周进展有限。各国技术层面的谈判还处于相互“高要价”阶段,而且第一周会议受地缘政治阴影等影响,部分国家间信任受损。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慢慢扭转。

本届大会上,各方最关注的议题还是气候资金问题,即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现在谈判还在进行,而且越往后交锋越激烈。刘振民指出,各国逐步认识到包括资金等关键议题在COP29达成协议,不仅影响到本届大会的成败,而且影响到《巴黎协定》下的多边合作进程是否能够继续往前走。

他指出,如果本届大会能就关键议题达成共识,也会向国际社会释放一个很好的信号:《巴黎协定》所凝聚的全球共识不会受到个别国家“退群”影响,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全球主流。

因此,刘振民表示,资金谈判必须要完成,中国代表团也希望各国能高度重视这一议题谈判。

在资金议题中,他强调,谈判成功的关键在于发达国家按照《巴黎协定》第九条要求,作出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的承诺,并达到相应承诺数额。2009年,发达国家同意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筹集和动员1000亿美元,以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采取气候行动。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从出资规模看,目前各方普遍认为NCQG的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但即便达到也很难满足发展中国家万亿美元规模的需求。发达国家内部也面临挑战。在NCQG之外,如何动员更大的融资支持,也是各方期盼的焦点话题。

这是刘振民首次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身份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庞无忌)

生物圈三号2.0亮相COP29: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社区发展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5日,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可持续社区与技术应用”主题边会在生物圈三号解决方案馆举行,会议围绕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多方合作推动碳中和社区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可持续社区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单元,也是推动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绿色建筑、智能电网、废物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赋能可持续社区,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气候韧性。

“可持续社区与技术应用”主题边会活动现场

在开幕致辞中,哈萨克斯坦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中心的董事会主席Didar Karimsakov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心一直致力于实现碳中和,希望能将可再生能源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赋能碳中和社区建设

在主旨演讲环节,涂鸦智能市场及战略合作副总裁兼CMO那竞丹女士展示了涂鸦智能在“智能减碳”方面的行动,展示了AIoT技术如何推动社区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她指出,“面对人群差异、行为习惯和环境多样性,为将减碳理念融入社区和生活中,需要智能技术的助力”。涂鸦智能作为全球化云开发者平台,借助AI、IoT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传统社区向低碳智能化社区转型。

涂鸦智能市场及战略合作副总裁兼CMO那竞丹女士

那竞丹女士还分享了涂鸦智能与全球企业及政府合作的成功案例,其中包括在新加坡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帮助家庭深入了解能源使用情况,以及在欧洲推广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为家庭节省电费。

值得关注的是,涂鸦作为全球智能科技企业代表,在COP29大会首次向全球提出“Smart Decarb智能减碳”倡议,该倡议利用AI、IoT和云计算等技术优化能源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的可视化和可持续性。据全球咨询机构IDC预计,AI技术到2060年将助力减少350亿吨碳排放,技术减碳贡献将显著提升。最后,那竞丹女士呼吁全球共同努力实现碳减排,并期待在COP29上与大家探讨如何将AI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生活,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传统社区低碳转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气候对话环节,来自中国和阿塞拜疆的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各自技术领域对于传统社区低碳转型的实践经验与创新。

左至右:深石发展首席战略官、生物圈三号合伙人吴迪,涂鸦智能新加坡市场业务发展总监赵旭茂,UGUR-97 LLC副总监Agil Mohnatov,Pasha Property managment首席市场官 Riad Salayev

涂鸦智能新加坡市场业务发展总监赵旭茂从应用层面,分享了涂鸦智能在新加坡的实践经验。他指出,目前约80%的能源消耗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这既是清洁能源转型的挑战,也是智能技术的巨大机遇。通过与新加坡政府的紧密合作,涂鸦智能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能源解决方案,专注于酒店、房地产等高能耗行业的优化。涂鸦智能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用电模式的洞察,帮助社区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目前,新加坡很多住宅开发项目已采用涂鸦智能的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UGUR-97 LLC副总监Agil Mohnatov从区域政策的角度,分享了阿塞拜疆通过补贴和国际合作推动清洁能源的经验。他表示,阿塞拜疆计划在2030年前将30%的能源结构替换为清洁能源,政府正积极吸引外资,并鼓励私营企业参与能源结构转型。帕夏物业管理公司首席营销官Riad Salayev则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数字能源的潜力与挑战。他提到,公司通过老旧系统的替换和新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建筑能源效率。但在技术整合、投资回报评估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仍存在障碍。他强调,跨行业合作是实现数字能源转型的关键。

生物圈三号2.0正式亮相:“昨天的增量,是我们今天的存量”

深石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天分享了生物圈三号碳中和社区在中国南部城市深圳大梅沙3.2平方公里区域的迭代成果——生物圈三号2.0。

生物圈三号2.0在万科中心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深石集团与深圳市盐田区政府联合申请将大梅沙生物圈三号2.0作为双碳先行示范城区,该区域覆盖了2万常住居民,每年接待超过2000万游客。目标在2028年底实现40%的碳排放削减,相当于减少2.4万吨碳排放,目前,第一年已经实现了9.5%区域内的碳减排。

此外,由深石发起并管理的绿色投资基金来对整个区域内的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第一年综合投资 LR已达到10%以上;区域内的资产租金整体收入较前一年提升10%。张天说:“昨天的增量是我们今天的存量。中国现在的存量建筑有660亿平方米。去掉不具有改造价值的建筑,我们计算下来有73亿平方米的建筑是可以复制大梅沙生物圈三号所使用的解决方案,并创造商业价值的。”

深石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天

活动最后,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了《全球零碳社区发展倡议》。该倡议呼吁全球加强合作,通过政策激励、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实现零碳社区的建设目标。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延续成果,这一倡议展现了多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与决心。倡议发布标志着一条通往未来的绿色路径:通过技术与合作构建可持续社区,共创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