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兵团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

王震将军的这首诗,浓缩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辉煌历程,抒发了这一英雄群体的忠勇豪情。

从1954年成立至今,兵团已走过70载不凡历程。站在历史的坐标回望,沧海桑田,岁月成诗,每一字都在描绘爱国者的底色,每一行都在镌刻创业者的足迹,每一篇都在续写奋斗者的传奇。

红旗插遍莫索湾, 大地茫茫一手翻; 唤起千年沉睡梦, 永葆青春在人间。

在兵团创业初期,陶峙岳将军在石河子莫索湾垦区看到军垦战士们唤醒了沉寂的戈壁荒滩,用汗水浇灌了第一个丰收年,在田野边即兴赋诗一首《红旗插遍莫索湾》。

兵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将团场、连队布局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所耕种的土地绝大部分是在戈壁滩、盐碱地开垦出来的。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最难夜夜梦家乡,想爹娘,泪汪汪,遥向天山,默默祝安康。既是此身许塞外,宜红柳,似白杨。”

拓荒者的家国情怀,奋斗者的冲天壮志,在这首《江城子》中已然十分动人。

听风当听歌,下雨当水喝,土块当枕头,芦苇当被窝。激情岁月里,军垦战士心向祖国,以苦为乐,建设边疆。在莫索湾垦区,他们迎着夏日扑面的风沙,顶着冬日刺骨的寒风,在艰苦的环境里,创造了将亘古荒原改造成万顷良田,在外国专家眼中的“植棉禁区”,打造优质棉基地的壮举。

荒漠变绿洲,戈壁成良田,不毛之地崛起一座座花园城镇,在艰苦的条件下,兵团人不断创造奇迹。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你说它是城市,却有田园风光,你说它是乡村,却有许多工厂……

著名诗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年轻的城》。如今,这座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年轻的城”,经过四代兵团人开发建设,已形成碳基、铝基、硅基、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拥有147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上市公司,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

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随着时代发展,石河子这颗“戈壁明珠”愈发闪亮。艾青播撒下的诗歌种子生根发芽,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化为诗歌的吟咏,石河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诗歌之城”。

看车流电掣,惬意纵横。千障何阻,万里俄顷。路畅而千秋寄福,路通而百业隆兴……走进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首《北新路桥赋》映入眼帘,建设者的家国情怀、豪迈气概、奋斗精神,字字饱含深情,句句直抵心扉。

如诗岁月中,兵团人锐气不减,诗情愈浓。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兵团干部职工群众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一首首诗词中散发的昂扬精神,激励人们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上市建筑企业,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集“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为一体的以建筑业为主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然而,走进这家企业,却仿佛进入了艺术世界。“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文化滋养,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企业职工这样说。

林海绵延朔风强,砺石翻滚天地苍。虬枝纵横千幅画,傲骨盘沙一棵杨。

在北新艺术中心展出的100幅胡杨画作配诗词的形式赞美胡杨,诠释胡杨的顽强精神和高贵品格。“胡杨之所以为人们赞美,是它经受了无数的磨难,依然傲然地向人们诠释着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和兵团精神的象征。”创作这些作品的画家崔逢春说。

诗篇见证光辉历程,奋斗书写时代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2023年达到3696.58亿元。

十万雄师进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兵团成立初期,张仲瀚将军心潮激荡,曾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塞上咏怀》。

70载风雨,70载传奇。如今,一首首传递时代脉搏、承载兵团精神的《塞上新篇》广为吟诵:……兴建石河子,绿洲飞彩虹。开发塔里木,荷锄建奇功。戈壁开新篇,碱窝育良种。后垦阿拉尔,新城立苍穹。力驯无疆马,塔河飞彩虹。稻菽若金浪,棉垛赛银峰……(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责任编辑:冯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