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娇小、面容清秀,言谈举止处处透出股书卷气。如若不论案件、不谈技术,你怎么也无法将“全国知名法医专家”这个响当当的名号,与眼前的这位90后女孩冯雪英联系起来。
法医,不总是高大帅气、高冷无言,甚至走路带风的荧幕形象。
冯雪英,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州张家港姑娘,一名张家港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法医。走进她的故事,你会发现一位温婉如玉的江南女子,同样可以是解读死亡密码、守护公平正义,“为生者权、为逝者言”的优秀法医。
以热爱,对抗与众不同的恐惧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冯雪英这个名字,还要从全网广泛转载的一则报道说起——《下着雨的山林里,90后女法医开棺验尸,取出22年前的遗骨解开死亡密码》。虽然文章标题有些骇人,但是,这就是冯雪英的工作常态。
2020年9月21日,当时在湖南长沙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当法医的冯雪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因为新的证词,让一起陈年命案的侦查有了重大突破,凭借现有技术,可以通过现场勘查掌握关键性证据。
坏消息是:勘查对象是一名死者。这名死者已死亡将近22年,尸体已经完全白骨化,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二话没说,冯雪英立即动身出发,前往浏阳市某村山林开棺验尸。
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寻墓、挖坟、开棺……棺材打开时,死者白骨四散,为了不让细雨影响检测,冯雪英和同事就地支起帐篷,重新拼凑尸骨、扫去灰尘,仔细检验每一片骨骼的可疑痕迹,最终在死者的颅骨上发现损伤痕迹。
据此,冯雪英推断出致伤工具的特点,还原死者的受伤过程,为案件的侦破及刑事诉讼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直接证据。
法医工作的常态,是要与各种各样的尸体打交道。时常会遇到高度腐败的尸体,蚊蝇密布、蛆虫横行,恶臭、狰狞,惨不忍睹。尤其是夏天,当忙完工作回到宿舍,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弥漫着阵阵袭人的尸臭。
即使如此,冯雪英始终满怀热忱,谨小慎微地做好每一次现场勘查、尸体检验、伤情鉴定。
“很多人都问我怕不怕,岂止是害怕,有时在现场我甚至会感到恐惧。”冯雪英说,这份“恐惧”并非来源于生理上的不适,而是源自一名法医“为生者权、为逝者言”的重大责任,这份工作容不得半点的纰漏,也没有一丝的补救空间。
“能够抵消‘恐惧’的,唯有热爱。”冯雪英说。
参加工作6年以来,冯雪英参与勘查各类重特大案事件300余起,尸体检验300余具,参与法医损伤程度鉴定600余起。
抽丝剥茧、见微知著,正是凭借着满腔热爱,冯雪英在一大批疑难复杂的大要案件侦办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先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等国家级、省级荣誉。
在路上,遵循内心的每一次选择
2009年,18岁的张家港姑娘冯雪英填报高考志愿时,力排家里人“众议”,填下了“苏州大学法医学”专业。
5年后,在选择硕士研究方向时,她再一次力排导师“众议”,决定报考“中山大学法医病理学”专业。
这是最传统的法医学方向,但也是接触现场、接触尸体最密切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对于从小就爱好刑侦文学、影视作品的冯雪英而言,法医就是要在现场、在一线,让死者“开口说话”,让真相“大白天下”。
2017年,湖南长沙市公安局筹措组建法医专业技术实验室,硕士毕业的冯雪英作为特种人才被招录至此,成为这家湖南省唯一的法医组织病理学实验室中最年轻的奠基者。
将“庙堂之高”的理论,融入“江湖之远”的实践,没有一番苦功夫是做不到的。在初入警营的岁月里,冯雪英吃住都在队里,她的勘查箱始终放在手边,不管队里谁值班出警,她都要跟着去,无论有没有排班,她都抢着干。连续出警一周这种高强度运转,对她而言都是常规操作。
“无论是法学还是医学,抑或法医学,都是归纳大于演绎、经验高于逻辑的学科。”冯雪英认为,“地上血流如河、尸体高度腐败”的第一手现场,才是法医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的最好“练兵场”。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入警第3年,冯雪英就被选中作为骨干,代表长沙市公安局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刑事技术职业技能竞赛。在这场全省大咖云集的高水平竞技中,名不见经传的“黄毛丫头”冯雪英不仅顺利从“理论笔试、案例分析、模拟现场勘查”三项竞赛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获得个人一等奖,还带领所在团队从14支代表队中杀出重围、摘得团体第一名桂冠。
其实,冯雪英一直在挑战。她不断拓展法医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开展组织病理学实验、进行水中尸体硅藻检验……一个个重大课题,被她先后攻破,一步一步从竞赛中的状元成长为全国闻名的刑事技术专家。她所在的实验室,也成功获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张家港公安最靓丽的品牌,回到家乡,我想立足警种学科交叉,挑战一些全新的东西。”2023年11月,带着满身光环、荣归故里的冯雪英,暗自明确了目标。
从一名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奠基者、省级专家人才,到一名县级公安机关刑警大队普通民警,对冯雪英而言,每一个平台都有法医的用武之地,找准努力的方向、主动迎接挑战,自然有一片干事创业的新天地。
回到故乡仅两个月,出勘非正常死亡现场50余起,尸体检验50余具,受理伤情鉴定90余起,出具鉴定文书80余份,积极参与各类疑难案件勘查检验和研讨,牵头制定非正常死亡案(事)件调查处置的规范性指引文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法医实验室前言技术的建设……
即使回到家了,冯雪英也仍奔跑在路上。
心向阳,拯救“受困”的灵魂和家庭
“除了法医病理学,最大爱好是……晒太阳吧。”谈及个人爱好,90后的冯雪英的回答多少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十次现场勘验,九次半都是深夜,每天穿梭于案事件现场和实验室。
阳光,显得弥足珍贵。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渴望阳光的冯雪英也曾像一道和煦的阳光,照入许多人的内心,拯救被困的灵魂,修复破碎的家庭。
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当地妇联联合公安机关设立反家暴门诊,在预防与制止家暴的同时,向潜在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2021年,“懂法又懂医”的冯雪英,受邀成为了常驻民警。
“一个没正式坐过诊的医学生、一个还没结过婚的女民警……处理家暴问题,我真的可以吗?”彼时的冯雪英有些焦虑,况且,入警这么久以来,自己工作对象,头一次变成了以“活人”为主。
反复家暴,但是受害人自认怎么办?施暴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怎么处理?频繁的语言攻击,是否符合认定家庭暴力的构成要件?坐诊几次后,冯雪英意识到家暴问题,不仅是表面上的创伤医疗、案件办理、违法犯罪预防,还有更深层次的个人心理诱因和社会文化原因。
遇事不决,埋头苦学!“学霸”冯雪英重新翻出读书时选修的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书籍,摸着石头过河,寻求破题之路。
“感谢您的真诚帮助,没有你,就没有我这个家!”这是一名36岁的男性“患者”在得知冯雪英即将离开长沙返回故乡后,发给她的微信。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性家暴被侵害人,家暴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其心头十年之久,无从说起。
与冯雪英的“邂逅”,是在医院的楼梯间——一个病人总在诊室外徘徊,心里肯定有沉积郁结。主动走上去!这个方法,不那么“医生”,却非常的“警察”。
在数次家访后,冯雪英发现男子的妻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噪郁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虽然很少动手伤人,但是语言暴力的软刀子却最为伤人。
冯雪英多方说服家人对女子实施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跟进观察帮扶,直到从根上化解了这桩持续了近10年的“家庭琐事”。
对于每一名上门寻诊的人,冯雪英都会详细了解心理诱因和生理伤势,配合妇联和属地派出所跟踪了解家庭纠纷的始末。生活困难的,协调各个部门跟进帮扶;情节恶劣的,坚决立案打击……冯雪英的工作方法不断被复制、推广,融入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暴力告诫、家庭暴力强制报告、施暴者教育矫治四大制度,也成为了当地妇女儿童保护品牌的一大鲜明特色。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挥别深情潇湘、重归江南故里那天,冯雪英在笔记本扉页如是写道。
那个清晨,朝阳洒满了张家港市公安局警务中心广场,霞光倾泻在“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的金色牌匾上,反射出星星点点状的波澜,不偏不倚地映在冯雪英的白色大褂上,像一枚枚璀璨的勋章,又像一簇簇待放的花蕾……
(苏景汇 吴宇星 王超)
编辑:常山
责编:周希
审核:袁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