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装饰马甲:Giorgio Armani
百褶半裙:Marella
耳饰:Cocsis
首次亮相央视春晚是在2015年,年仅23岁的孟庆旸同时担纲《丝路霓裳》和《大地春晖》两支舞蹈节目的领舞,而后是2021年的《茉莉》。无论是表达妩媚动感的异域民族万种风情,抑或是模仿花朵从抽芽到盛放的曼妙身姿,无论是炽热奔放,抑或清婉唯美,孟庆旸过往呈现的春晚作品,只是作为团圆喜宴上的欢庆背景,人们举杯交错之间对她的舞姿点头赞叹,但当时鲜有人记住那个明眸善睐、顾盼生辉的舞者的姓名。
直至今年央视春晚的《只此青绿》,随着古琴音律响起,孟庆旸所饰演的“青绿”,绛唇高髻、眉眼锋利,每一次利落地甩袖和平稳地下腰,似山间的纹理,也似灵动的碧水,与舞者们共同勾勒出的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宏,动静聚散间,起伏延绵,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奔涌而出的是舞者怀抱山河日月的气魄。如诗如画的6分钟,美得惊心动魄。电视机前的家宴安静了。原来,中国式舞蹈的美,并不一定局限于花好月圆的美满或是珠光宝气的华丽,华夏风骨的清凛含蓄也是一种美。
这个自幼学习舞蹈的姑娘,在接受采访时对于一路的艰辛苦楚只是轻描淡写地几句带过,说得最多的是:自己是幸运的。一是有幸与舞蹈早早结缘并体会到了舞蹈的乐趣;二是有幸遇到《只此青绿》。
幼年体弱,家里为了让这个小姑娘能有机会多活动活动,多吃点饭以增强抵抗力,把她送到当地最好的舞蹈训练班。没想到当初抱着随便练一练的偶然初衷,竟从此为孟庆旸打开了命运之门。她天生是练舞的好苗子,身体柔韧度超乎常人想象,可以在正常劈叉的情况下,再加一把椅子。除了天赋,孟庆旸从骨子里热爱跳舞这件事。少不更事的年纪,学习舞蹈的孩子大多是被家长强迫的,听从父母的安排,低眉顺眼跟着老师做动作,鲜少体会到个中快乐。但孟庆旸不是。自5岁起,她为了学舞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同龄人放学后呼朋引伴去嬉戏时,她拉着妈妈往排练厅跑。同龄人守在电视机前盼着心爱的卡通人物出场时,她自己跑到一边压腿抻筋记动作。
看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循规蹈矩地抬腿伸臂,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孟庆旸坦言,她很幸运在枯燥练功的间隙里,早早地窥到了舞台上的星光璀璨。由于她所在的舞蹈训练班隶属于当地电视台,所以常有机会登台表演。站在舞台中央那束最耀眼的光芒下,这个如梦如幻的场景令童年的孟庆旸着迷。音乐款款升起,穿着漂亮的裙子翩翩起舞,聚光灯映在身上,仿佛披上翅膀。这对于别的正在学跳舞的孩子而言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对于孟庆旸而言,已经早早实现了。
仰望更大的舞台,孟庆旸孤身从周口远赴北京。每年只招10余人的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表演班,是舞蹈学子们心中神圣的象牙塔,来自全国的舞蹈尖子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严酷程度恍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孟庆旸考上了。
自懂事起,迄今近25载,孟庆旸与舞蹈为伴,终日练功、排练、演出,循环往复。问她这些年练舞苦不苦,她总是笑。但问她如果以后有了女儿,会不会送她去学舞。她停顿片刻说,应该不会让她走专业舞者的道路,练练气质就好了。孟庆旸就像一座精准且坚定的钟,每一步都踩得稳如磐石。周而复始所围绕的圆心,即是舞蹈。练舞没有捷径可循,唯有耐得住寂寞,卧薪尝胆。青春的大好时光,她都花在了如何钻研专业,如何打磨动作呈现最完美的姿态,她没有余力去观望外面世界的姹紫嫣红,舞蹈即是她的整个世界。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经历了漫长的精益求精不断打磨自己的时光之后,孟庆旸终于等来了《只此青绿》,这部由堪称“中国舞坛双子星”的国内两位顶尖导演周莉亚和韩真,共同打造的讲述《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生动演绎了一位故宫研究员穿越千年,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走进北宋画家希孟笔下的磅礴世界,用全新的创意方式解读传统美学。而“青绿”一角在剧中是个抽象写意的存在,这是对孟庆旸最大的吸引,亦是前所未见的挑战。
以往孟庆旸在舞蹈中树立的角色都是具象的、生动的、有文字史料可循的形象。但这次,要去诠释一个符号,去拿捏一种颜色的气魄,去把握似有似无的隐约感,过往的方法论似乎都不太奏效。孟庆旸决定放下手头一切工作,舍弃本我,躬身入局。
宋代尚简,重神轻形。形似的舞蹈动作即使专业难度再高,通过长期不懈地训练亦可达成,难的是从内核底蕴上靠近角色,神似才是一部作品的真正灵魂。如何从内心靠近“青绿”,孟庆旸深知这是演绎这部作品最大的挑战之处。在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莉亚和韩真导演都没有带领舞者们进入排练具体动作的阶段,而是让孟庆旸先去放空,去体会空明之美、意象之美和虚灵之美。在这静默的一个月间,孟庆旸通读《千里江山图》画作的创作背景,远离凡世的喧嚣,通过宋代诗词绘画,尽可能靠近内敛婉约的宋代风韵,沉浸式地去领悟千年之前的极简之美,去揣度“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的大气磅礴。这似乎远远超出了一名舞者的修行范畴,但对于作品而言,这是一个必经的“入定”过程。“打碎”一个真实的孟庆旸,只为重组出一个钟灵毓秀的“青绿”,穿越千年,款款而来。
导演在现场念了一句诗,令孟庆旸直至今天都始终记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文字中喷薄而出的豪迈气魄一下激发出了青绿们的冷冽感。那次经历,让孟庆旸着实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古代文人的傲骨气质所折服。
终于,孟庆旸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了《千里江山图》的世界,她开始隐约明白了“青绿”为何总是与一轮明月对话,她为何尘封多年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坚定执着,去静静等待与18岁的少年画家希孟的相逢。那是一种端庄古朴的使命感,是“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岁月沉淀。恍惚间,孟庆旸与青绿共情了。一如传统山水画中的留白妙境,她把握到了情绪的留白宽度。
涂上了一层“青绿”的底色后,孟庆旸开启了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像在专业舞蹈学校时的作息一样,每天早9点到排练厅准时报到,晚9点收工休息,这样的高密度排练持续了半年之久。有时自己认为某个动作练不到位,她会执拗地留下来跟这个动作较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内心有一股暗自的坚持:不能辜负了“青绿”的等待。
灼灼璞玉,静世芳华。当年那个风雨无阻拉着妈妈往舞蹈班跑的身体孱弱的小姑娘,转眼变成了怀抱江山豪情和山河日月的青绿。她甩袖下腰,一眼千年,举手投足间,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徐徐地把观众引入希孟笔下的盛世江山中。
“当你能够演绎出作品灵魂里的文化美感时,观众势必是能产生共鸣的,因为那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记忆,是骨血里共同带着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只此青绿》获得成功的原因。所有的打磨都是值得的,时间自会给出羽翼丰满的答案。
传播中华传统美学,继承千古岁月的精神沉淀,发扬先哲的智慧,彰显民族文化自信,这就是《只此青绿》的意义,也是孟庆旸的职业理想。
“无所谓红或不红,能遇到舞蹈这么美妙的事、遇到《只此青绿》这么经典的作品,是我的幸运。你知道我名字的‘旸’是什么含义吗?这个字是爷爷选的,代表日出的朝气。他希望我永远追着心中的那束光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