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泽:解放思想,创新升级,马铃薯淀粉产业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早春三月,笔者在“薯都”定西——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集团采访了该集团董事长李幸泽先生,就加工带动薯农脱贫致富、福景堂生物科技集团的发展规划以及我国马铃薯淀粉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订单种植:让农户有稳定、持续的收入

采访当天,恰逢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称钩驿镇、石泉乡三乡镇的党政负责人及合作社、种植大户与蓝天马铃薯产业集团对接订单合作。李幸泽董事长邀请笔者一起参加,见证一个企业带动一个地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

洽谈会上,新集乡种植大户梁德亮说:自己去年为蓝天集团订单种植高淀粉洋芋500亩,净收入30万元。是蓝天集团帮助自己由普通农户发展成为了现在的致富能手,要真心感谢蓝天对定西广大薯农脱贫致富的帮助和有力带动。

多年来,蓝天集团一直采取订单化保底收购,帮助薯农实现稳定、持续的收入。李幸泽指出,为确保薯农的稳定收益,同时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蓝天集团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与安定区各乡镇3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马铃薯种植订单,各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马铃薯收获后公司以高于市场均价收购订单农户的马铃薯。

近年来,蓝天集团订单收购农户标准化基地种植的马铃薯每年达12万亩,实现了马铃薯产业链单元主体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户产品卖难和“薯贱伤农”问题,使产业链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薯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带动农户10万多户,其中带动贫困户26318多户,户均年增收8300元。

现在,蓝天集团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采取统一供种、代耕代收、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建立了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既保证公司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又形成了农户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有效增强了农户、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会上,新集乡党委书记丁贵玺表示,2021年新集乡要为蓝天集团订单种植4000亩高淀粉品种洋芋;称钩驿镇党委书记刘晓红表示今年要继续加大订单种植规模,种植庄薯3号、陇薯14号等高淀粉品种5000亩以上;石泉乡党委书记祁耀庭表示,要进一步夯实马铃薯种植面积,使高淀粉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稳定在4000亩以上。

最后,李幸泽告诉种植大户,要了解和认清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转变以往的种植观念,调整种植方向,逐渐减少菜薯的种植面积,与加工企业做订单合作,逐步增加加工薯的种植面积,这样,农户才能确保和实现稳定、持续的收入。

塑造品牌:把福景堂做成中国人自己的“风车”品牌

蓝天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领先的马铃薯淀粉、蛋白、膳食纤维生产加工及销售的企业。目前,蓝天集团公司拥有年产4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线5条(日产淀粉980吨,居国内单厂产能第一),年产1万吨马铃薯食品级蛋白生产线1条、年产1万吨马铃薯膳食纤维生产线1条。其产能、产品品类、工艺技术遥遥领先,正引领着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方向。

现在,上海蓝天福景堂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是集团的子公司。同时,李幸泽表示,福景堂生物科技集团已布局全国,一方面与全国主产区淀粉企业深度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销售,不断推进“福景堂”产品的营销。

未来,福景堂生物科技集团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改良产品性能,为客户提供专一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粉产品的更高需求,让“福景堂”产品走进千企百业,走进千家万户,从而打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风车”品牌。

李幸泽强调,下一步,福景堂科技集团是粉制品的运营商,有生产、有销售、有渠道、有市场,要运营整个粉制品产业。第一,做好销售。不仅要销售马铃薯淀粉,还要销售木薯淀粉、甘薯淀粉、玉米淀粉、豌豆淀粉等,只要下游客户有需要,福景堂就能提供;第二,做产品研发。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不一样的淀粉,譬如生产变性淀粉及衍生品。未来,我国马铃薯淀粉的整个生产形态会从追求量的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从生产型制造转型成服务型制造,从初级要素投入向知识性要素投入转变,并赋予马铃薯淀粉更多的科技含量,从而衍生更多品类的市场需求新型产品;第三,做运营。譬如帮助种植合作社、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做海内外贸易,甚至让国外巨头淀粉企业给蓝天做代工生产,在全国各大农贸市场建立粉制品档口,销售“福景堂”产品……。

因此,福景堂生物科技集团发展方向是做国内首家粉制品的引领者、改良者、运营者。真正引领淀粉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区域整合:全国形成2-3家淀粉集团企业

竞争出成果。诚然如此。

对我国马铃薯淀粉产业未来的发展,李幸泽认为应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整合,譬如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内各自整合、形成一家大型马铃薯淀粉集团企业,这样,我国的淀粉企业才能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一方面可布局国内,另一方面可以接轨全球,通过“一带一路”,与老牌欧盟企业平等对话。

首先,淀粉企业老板们要解放思想,向欧盟学习,毕竟欧洲的马铃薯淀粉产业发展了几百年,有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产品研发模式。李幸泽表示,蓝天集团一直在学习丹麦KMC的会员模式。现在蓝天集团构建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贫困户)+银行+电商平台”六位一体的“蓝天模式”,将马铃薯产业链上的30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贩运合作社、1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万农户和26318户贫困户联合联结起来,延长了稳固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在产加销诸环节、贸工农各领域的互利共赢。同时,合作社社员是联合社的股东,与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共享。

其次,行业协会或淀粉企业集团要引进和培育高淀粉含量的种子。李幸泽一再强调,种子是核心。为什么欧盟企业的淀粉可以卖低价?就是因为他们有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如果我国淀粉企业也引进淀粉含量在20%的加工薯,淀粉的吨成本也能控制在4500元左右,完全有能力抗衡欧洲的低价淀粉。

此外,近年来,蓝天集团一直在订单种植庄薯3号、陇薯3号、陇薯14号等高淀粉含量品种。加工薯的淀粉含量平均在17%左右,有效的控制了原料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淀粉的品质。

再次,形成马铃薯产业生态圈,让大家在圈里实现共赢。李幸泽表示,如果淀粉企业还是一味的扩大产能,一味的把淀粉卖给贸易商,行业就存在危机,也没有光明的未来。因此,必须通过核心加工企业构筑马铃薯产业生态圈。在生态圈中链接了龙头企业、种薯企业、农资企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等,产业链上的合作社、农户通过“金融平台”以马铃薯原料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向核心企业提供原料作为还款来源。产业链与金融平台的这一循环运行机制提高了产业链收益和风险控制能力,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于此同时,依托核心企业的整体实力,使得金融服务贯穿于整个生态圈的产业链与供应链,打造出了一个新农业(产业链)+新工业(供应链)+新金融(金融平台)三者合一的马铃薯产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圈各方协同共享、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最后,李幸泽表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创新。解放思想,学习欧盟,创新升级,马铃薯淀粉产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土豆记者 报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