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九十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通报了近期浙江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并与省民政厅副厅长方仁表,中医呼吸病专家、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汤军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现在全省的养老院是否都进行了封闭式管理?对应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方仁表:
养老院是老年人密集居住地,是防疫的重中之重。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宁波市镇海区出现首例疫情时,第一时间要求宁波市、镇海区采取应急措施,对养老机构实施临时封闭。针对宁波、绍兴、杭州等多地出现疫情,省民政厅于12月7日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出现疫情的县市区立即实施封闭,其他地区视情实施封闭管理。12月11日,根据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要求,全省所有养老机构实施封闭管理。截至目前,全省1780家养老服务机构均已实施封闭管理,在院老人12万余人、工作人员3.12万人,总体运行平稳,物资充足,还没有报告发生感染病例。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已多次启动养老院全封闭管理,各地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民政部组织专家多次修订,专门制定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怎么做规定得非常细。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指导养老机构认真抓好落实,并组织检查督导。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省民政厅区分所在县(市、区)发现确诊病例、养老机构出现密接者或次密接者、养老机构发现确诊病例等三种情况,制订下发了处置要点,要求各地修订具体预案,组织必要的演练,提升快速处置疫情的能力。
在疫情人员没清零的情况下,封闭措施还将继续执行一段时间,请大家放心,民政部门会全力守住门、管住人、多关爱,确保在院老人安康。
守住门。就是实施最严格的封闭管理,所有外来人员、在院工作人员和老人,既不进、也不出,后勤保障全由养老院外的人员实施配送。对接医疗机构,为在院老年人提供一般性上门配药服务,急重病的专车专人接送实施紧急送医救治。
管住人。严格院内人员管理,加大对发生疫情地区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密度,实施分楼层、分区域管理服务,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开启最严格的日常防控检查。如出现密接或次密接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当地疫情防控要求进行硬隔离。
多关爱。封闭管理肯定会对院内老人产生焦虑和不安。好在封闭期间,养老院长、护理人员及其他服务人员,始终与老人们在一起,服务人员更多、时间更长,会全方位给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和健康检查,因地制宜组织文体活动。也请老人子女亲属,多通过电话、短信和视频方式,与老人多沟通、多关爱,共同战胜这段特殊时期。
疫情发生后,因隔离、停工等原因,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困难。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众,会采取哪些救助措施?
方仁表:
突如其来的疫情,因封闭管理,停工停产、不能回家以及即将到来的寒潮,可能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省民政厅要求民政部门继续执行疫情期间有关救助规定,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切实兜住民生底线。主要采取四条措施:
简化程序。对中高风险地区根据申请人家庭困难的自述承诺,依托“浙里救”大救助信息系统,线上核查,不进行入户调查,先行予以审核确认,第一时间受理办理。
加强监测。基层人员对重病重残人员、不能返岗人员、失业人员及农副产品滞销家庭等群体进行监测预警,将符合条件家庭及时纳入社会救助,确保不发生因疫致贫返贫。
应急救助。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群众,包括外来人员,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并提供必要的物资帮助,生活无着人员可向救助站申请救助;对感染疫情的特困、低保、低边家庭,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
探访关爱。对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或有亲人被隔离的孤寡老人、社会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以及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定期上门走访关爱,及时提供帮助,确保不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保持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畅通,及时受理和回应困难群体求助。困难群众也可通过“浙里办”在“浙里救”上进行网上申请。
病毒无情、社会有爱,也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予困群体更多关爱帮扶。
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的实际作用怎么样?
汤军: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与传染病斗争的经验。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颁布了八版诊疗方案,从方案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医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医药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个地位是随着中医药在参与治疗的过程中产生的疗效而升高的。今年4月15日颁布的最新的第八版修订版,第十一大条治疗中第(七)条单独列出了中医治疗:其精髓是分期分型辨证论治,在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分别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好转恢复期分别予以不同的处方,其中剂型多样,有成药、汤药、针剂和传统急救药。
由上可见,国家非常重视中医,中医已经介入了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所有阶段。12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了近期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情况。发布会上提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降低康复后再度住院率等方面。
作为大多数人来讲,可能更关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如何预防病毒。对此有什么好办法?
汤军:
说起预防,打疫苗、戴口罩、不聚集、七步洗手法,这些大家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已经比较熟悉了。其实除了这些,“预防”更是中医另一大优势。将中医药纳入“四早”,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指导各地结合当地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制定中医药预防方案。
《黄帝内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简而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正气就是通常所说的抵抗力、免疫力。接触新冠肺炎病毒后的几种结局:重症甚至死亡、轻症、无症状感染者、正常。导致这些结局的原因除了病毒毒性强弱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人体的抵抗力,抵抗力强就不容易发病、即使发病了也容易痊愈、不容易产生重症。
所以预防关键就是要增加抵抗力——扶正气。中医有很多特色优势的方法,比如茶饮或内服汤剂,比如外用香包香囊香薰,还有按摩或艾灸身体某些穴位等。
重点讲一下内服的茶饮或汤剂,省中医药管理局在2020年2月已根据浙江实际情况针对高风险人群列出了预防处方,在2021年8月,又颁发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五版)》,除高风险人群预防用方外,还增加了普通人群茶饮方(大锅方)和儿童预防方。以高风险人群预防用方为例,处方由黄芪、白术、防风、金银花、藿香、苏叶等组成,其中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玉屏风散来源于古代名方用于扶正,金银花、藿香、苏叶等功效清热解毒解表化湿,用于驱邪,即清除有可能潜在的病毒。此方是扶正与祛邪并重。而用于普通人群的大锅方煎汤代茶饮,减少了药物的剂量,减少和调整了药味,扶正为主兼顾驱邪。
目前各大中医院都有预防方、防疫方、抗疫方,统称为预防方,这些方功效类似,但不同的配方会有一些差别。那民众怎样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服用预防方?如果需要应该如何选择呢?首先,预防方的服用对象确定是未感染人群。未感染人群又大致可以分为2类,第一类存在有较大被感染的风险,比如是密接、次密接,或者说是医护防疫人员等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人员,那么这些人员就适合吃带有驱邪抗病毒作用为主要成分的预防中药,如金银花、紫苏叶、连翘、贯众等;第二类是虽然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大,但一旦感染容易造成重症的人群。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来讲,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年老体弱的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抽烟的人、肥胖的人、孕妇、儿童,感染后容易转成重症,所以这类人群也非常需要服中药来预防,这种预防方的组成一般主要以人参、黄芪、白术等补气的增加免疫功能作用的药物组成。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处方的内容,或咨询中医师。
现在浙江各家医院的协定处方还有一种是1+1,扶正+祛邪,即增强免疫力与抗病毒中药一起的预防方,比较适合近期有流行的区域的人员服用。
但病毒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如果作为常态化的预防,古方玉屏风散就可以了,或者仅用其君药(主要药物)黄芪3-5克,每天泡水服用,长期坚持。
服用中药可能只是中医治疗的一个方面,想了解一下除了用药之外,还有没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
汤军: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中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饮食、运动、起居及情志。重点讲下起居中的睡眠和运动。首先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睡眠不足会使人抵抗力下降而患病。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念,正常的睡眠应该是子时前入睡即11点前,卯时起床,也就是晚上9-11点睡,早上5-7点起,四季略有不同,现在正值寒冷的冬季,白天短,黑夜长,睡眠时间应适当增加。所以一定要按时睡觉,睡足7-8小时,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熬夜比较普遍,需要特别提醒一下。
第二是运动,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目前浙江部分地区的一些人处于隔离状态,吃得多、运动少,可能会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可能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风险。所以建议可以试试“2平米客厅运动法”,选一个家中相对比较宽敞的地方,只要保证双臂向两侧充分伸展不会触碰到墻或其他物体略有宽裕就行,大约2平米。建议有氧运动,有中医特色的八段锦、五禽戏可以,瑜伽、广播体操也行,体重正常者每天半小时,超重者每天一小时。
除了新冠肺炎,还会有许多别的传染病,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盖好、加固好保护身体的自己的小房子,不要等到暴风雨来临时裸奔。新冠肺炎给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也对免疫屏障进行挑战和考验。但细想起来,疫情也给了我们经验教训,逼着我们去审视自己,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养生像吃饭一样自然地融入到生活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