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楼,李商隐笔下唐宋八大名楼之一的前世繁华

时间到了晚唐,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位名叫李商隐的诗人路过郑州,独自来到当地的夕阳楼上。李商隐,这位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此时的心情非常不好。之所以来到夕阳楼,是因为夕阳楼始建于北魏,后来屡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在晚唐时由公元833年萧澣待郎任郑州刺史时重建了夕阳楼,萧澣是李商隐的旧知,对李商隐曾有引荐和知遇之恩。就在不久前,萧侍郎被贬郑州刺史,后萧侍郎再被贬遂州司马,作为自己的恩公旧知,一再被贬李商隐自然感伤。如今夕阳楼依旧在,而故人不在,时值深秋,李商隐睹物思人写下了一首诗《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不久之后,到了唐朝开成二年,李商隐进京考中了进士,并逐渐以诗名闻于天下,于是,当时就有文人雅士刻此诗而立于郑州的夕阳楼前。晚唐时期,局势已无可挽回,昔日的盛唐早已一去不回返,整个大唐就如同日落夕阳一般,这首《夕阳楼》切合了当时不少人的心境,而夕阳楼则因为这首诗成为当时天下闻名的名楼之一,甚至号称唐宋八大楼之一。

晚唐之后,兵火战乱,夕阳楼再次被毁,昔日曾无限绚丽辉煌的夕阳楼消失无踪,宋代文人晁说之赋诗《郑州古有夕阳楼自唐末兵火后遂废况今圃田残》说:日月争流泪亦流,几年不见夕阳楼。太平时节古来少,却上迷楼一望休。

宋代,夕阳楼重修。北宋的祖无择、乔孝本、杨公衮、李评、任迥、崔彦升都在夕阳楼留有诗作,祖无择曾任郑州知州,曾与众僚友重阳节登临夕阳楼宴会唱和,从祖无择与众僚友的唱和诗(共有《和前韵诗》十篇)中还可知夕阳楼附近还有亭阁等建筑群。

到南宋,夕阳楼再次倾塌。南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一书中说:“郑州夕阳楼,虽见于传记,至今不复存者,盖因废而不修也。”

明初又整修一新,明永乐年间进士冯振有《咏夕阳楼》诗,明中叶人士孙子良、高信、曹琏等都在诗中提到了夕阳楼。明代中叶以后,夕阳楼又几建几废。从曹琏的《总咏郑州怀古》可知夕阳楼已废,仅留存诗刻石了。清初期,夕阳楼又重建起来。清初一代诗宗王士祯曾赋诗《过郑州》,康熙年间夕阳楼又废。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记:夕阳楼在州治西,有唐李商隐诗刻石,今废。

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重建,多次题诗,并作《重修西城楼记》,其中有“当兹楼之创始,飞檐层阁,巍然耸踞堞之上”,“乙丑秋,淫雨过度,楼忽倾颓,余择日鸠工计木……,而兹楼干是乎又焕然一新矣”等句。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宪重修夕阳楼,候月台和熊儿河桥,作《管城留别》诗四首。其诗后自注云:州城西南隅,旧有夕阳楼一座,日久倾塌,余捐资重修,悬有匾额。

民国初年夕阳楼仍存,郑州市政协编辑印刷的《郑州文史资料》第十九辑中,载有郑州张寨街人张文德的《郑州古城貌印象》一文,其中写道:“记得一九二六年(民国十六年)郑州古城墙还是用蓝色砖垒成的,在城西南角建有一座楼,名夕阳楼,是用蓝砖垒成的。楼高约有两丈,宽约一丈多,成方形,里边供奉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其后,夕阳楼又毁于民国和抗日的战乱中,在夕阳楼原址建军用碉堡,文革前在碉堡安装着郑州的防空警报,郑州人称“警报山”。

和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不同的是,郑州夕阳楼自北魏始建,历经唐宋元明清千年时光,屡毁屡建,如今只剩下遗址所在,直到1983年,在郑州商城遗址西南角,发现了残断的“夕阳楼”碑,从而让这座昔日名满天下的唐宋八大名楼之一的夕阳楼再次被人关注。人们只能从昔日的记载中重现夕阳楼的前世盛况:

夕阳楼位于古郑州城西最高处(最高处一说是开元寺塔),与周围亭台楼阁相连,形成一组建筑群,登楼远眺,可见西南梅、泰诸山,金水、贾鲁等河流,水光山色,尽入眼底,实在是登临远望的好去处。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每日文旅圈》整理编辑,如需转载请备注来源。

图文编辑:马会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