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凯观点

很高兴来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最近的研究体会和我们未来想做的事情。

我的分享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看一看现在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的壁垒,我们为要突破的方向以及什么是晨星工厂和我们要做的事情。我重点放在问题这一块,因为我前段时间刚发布了未来的发展十大新趋势,大家可以在网上看一看。

首先来看看我们的壁垒。第一个,今天也很热,大家也非常有热情地在讨论智能制造,但是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是现在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平缓或者是比较寒冷的一个黎明前的时期,我们这里有几组数据。右边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从去年8月份开始,已经连续接近一年半的时间都是逐月同比下滑,金属签约机床的产业数据也在下滑,这两个其实是在智能制造行业里面用的非常多的指标,因为这两个东西都是企业新投资、开拓新的产品线去做技改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有最近电子的更新换代和汽车的产业发展,大家知道这一年来汽车支柱不太行了,很多苏州智能制造优秀的领军企业很多都是以汽车行业为聚焦的重点,所以这个行业的下滑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看到,制造业整体环境下,制造业整体投资率,我列了19年的数据,同比增长的速率现在是个位数,3%左右的样子。这个跟我们整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来讲是偏低的,这也就代表了我们的需求降低,同时我们的金融对这一块的支持也在降低。从中长期的贷款投向来看我们的占比一直在下滑,包括我们的利润率相比,可能大家在座的都是制造业的企业,大家老是说我们的钱都被金融机构给赚走了。

第二个面临的壁垒,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这个融合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包括我们的AI企业,包括5G的企业,他们说我们想去赋能制造业不知道怎么赋能,我们的路径和话语体系不太一样,比如说一些AI企业具备很好的技术和能力,但是做不过我们在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的应用,原因就是他们是传统2C的赋能模式可能并不太适合制造业的这个领域。

最近我们发现很多传统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来找我们,比如说宝钢、上海电器等等,他们想发展智能制造,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想把自己的体系和能力做提升,一个是想对外做拓展,他们想要拥抱新技术,让新技术为他们所用,同时尽可能整合向外赋能。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弄,所以这个里面有很多的融合点,我们讲融合这个事,很多时候我们就技术论技术,最近5G特别火,大家知道5G的通信方式跟在座企业家采用的现场总线,工业通信和网络连接的方式其实是有比较大的偏差的,而且企业对于5G的诉求普遍都是偏碎片化、模糊化的,我不知道就做一个质检就做一个5G的专网,如果连5G的商用网的话那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怎么保证呢?所以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是需要两边共同发力,这个连接现在还没有做得特别好。

第三个,我们看到这两年工信部分别从边缘侧和云端发力,在15年到18年的时候部里在推智能制造新新模式标准化,很多企业家都中过标准化的专项,那个是面对边缘化的水平提升,这两年比较多的是工业互联网的这个方向。我们上半年做了一个调研,70%的企业跟我们反馈,未来一年没有什么上云上平台的意愿和打算,最主要制约他们的核心因素有两个比较突出的:一个是安全,我天生不愿意把我的特别是生产经营和机床的数据放到别人的平台上去,一个是我有时候上云上平台,你以云的方式给我做了改造以后,这个价值不是很好量化,所以企业不是很清晰我上云上平台可以带来什么效果。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边缘侧,边缘侧国家也做了很多的投入与专项工程,但其实我们这一块现在讲的还是少,我们的工业控制核心刚才也提到了,胡老师也提到了,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的核心设备不在我们的手里,现在汇川也在做,我们也看到我们PLC,我们迭代的边缘计算模块新款PLC可能用的都是西门子、欧姆龙这些国外的知名企业,所以我们其实对于底层不是很重视,对于上的云平台投入很大。所以我们现在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工业互联网一夜之间可能涌现出了四五百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但是大家都在普遍找解决方案和数据,数据是通过边缘侧的智能化提升去带动数据,连接起来这些数据之后,把这些数据进行智能的处理分析来为制造业起到作用,所以这一块就是云和边的连接还没有做好。

我们现在都在讲5G和工业互联网,但是我们传统工业控制的网络体系早于我们互联通信也就是无线通信的方式,可能我们早期总线的方式,工控的安全相对来说是有保障的,我们通过一些专用通信协议的方式去做,如果现在把所有的东西都跟云端交互了,来可能我们没有总线了,假设都用5G和无线通信以后,对于安全的挑战非常大,所以我刚才提到了做企业智能化改造一个很重要的决策因素是你得能保证我的数据安全和生产安全,所以这一块工业控制安全,这个安全体系的建设很有可能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壁垒。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的制造企业,我们现在是直面系统集成商,我们统一叫智能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很多制造企业面对集成商的时候他们不是特别清晰要干什么,很少有企业说你帮我来干这个,我希望提高30%的效率,降低20%的成本,很少,我们很多都是事后才知道的,所以这个真的是制造企业和集成商一起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个里面我们缺少一个闭环,把它的前期诉求和需求明晰,诊断出来,还是缺少完整的闭环。

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围绕这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深度融合,有效融合,这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个就是云边协同,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如果单纯讲云,我们知道现在国内有一些省推云的时候,其实就是叫各位企业到云平台上开一个帐号,我完成了任务,开一个帐号给你3万块钱,开一个帐号给你2万块钱的上云券,我们需要把云的部署与边缘化水平系统的提升,以及云边怎么协同,这个闭环需要打通,非常关键。

第三个我们需要构建自主可控开源的工业底层算法平台,为广大的工业制造企业,你们拿数据上来训练,训练完了以后形成若干工业模型和算法,再把它代码化分装成工业软件,再下嵌到工业控制层来做闭环的优化,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当中工业模型库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讲得比较少,因为现在普遍的就是我有技术,你可以给我数据,但是我没办法把它做成模型,因为我不懂工程机理,制造企业懂工程机理,也有数据,但是没办法进行转化,所以构建一个开源的算法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就是构建一个安全的体系,刚才也提到了。

第五个就是苏州也在力推的智能制造的诊断评价全流程的服务模式,从看病施诊到复查认证,有一个闭环的诊断,把我们的需求和精准的解决方案连接起来。

最后今天的报告是想做这么一个事,也请各位企业家对我们批评指正,也做一些指导和支持。我们行业的发展处于一个黎明前的阶段,我们想找一些黎明前有光芒的星,也就是启蒙星,我们想找到引领我们智能制造下一步发展的晨星,所以我们启动了晨星计划。

一句话概括是把握变革,破除壁垒,引领新突破。把握什么变革?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可能性,新一代的IT技术跟制造业的现场技术怎么去结合,去破除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些壁垒,就是连接问题的壁垒,能不能实现一些突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整合优质的资源形成团队的力量,赛迪最大的价值在业内,我们作为一个智库,我们不生产也不提供技术,也没有这个方面的产品,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链接价值,把大家的资源链接在一起,合起伙来干大事,这是我们想干的。

干的事情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对标灯塔,我们在国内做一个晨星工厂的研究,从智能制造的数据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应用这三个大的方向去筛选一批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引领下一阶段智能制造转型标准的这些工厂来去代表,指标体系我们后续会在网上做详细的发布,希望研究的过程当中不断优化升级我们的指标体系,也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参与到我们的研究,帮我们提供炮弹,也帮我们推荐好的工厂。

第二个,我们想构建一个生态圈,聚焦我们企业智能化的改造,来聚焦我们整体的优秀生态伙伴,实现我们整个闭环的工业需求的精准传递,以及专业化解决方案的精准反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要积累一些发力库,积累成熟的解决方案,把我们前瞻的落地规划能力赋能出去,做整体的这么一个事情。

我今天就讲这些,特别希望得到各位企业家的指导和支持,谢谢大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