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Mol Cell:揭示CRISPR/Cas9基因编辑为何有时会遭遇失败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描述了为什么CRISPR基因编辑有时无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让它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7月5日的Molecular 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hanced Bacterial Immunity and Mammalian Genome Editing via RNA-Polymerase-Mediated Dislodging of Cas9 from Double-Strand DNA Breaks”。
图片来自Ryan Clarke, et al.
CRISPR是一种基因编辑工具,它允许科学家们从DNA中切除不需要的基因或遗传物质,有时还允许添加所需的序列或基因。CRISPR使用一种被称作Cas9的酶,Cas9像剪刀一样切除不需要的DNA。一旦在要被去除的双链DNA的任一条链上进行切割,细胞就启动修复从而将被切割的那条DNA链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不然细胞就会死亡。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证实当利用CRISPR进行基因编辑遭遇失败(大约在15%的时间发生)时,这通常是由于Cas9蛋白持续地结合到DNA上,这会阻止DNA修复酶进入切割位点。
论文通信作者、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副教授Bradley Merrill说,在此之前,人们并不知道为何这个基因编辑过程会随机地遭遇失败。
Merrill说,“我们发现,在Cas9表现差劲的位点上,它仍然与DNA链结合,从而阻止细胞启动修复过程。”他说,这种继续结合的Cas9也无法继续进行额外的DNA切割,从而限制了CRISPR的编辑效率。
Merrill、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生Ryan Clarke和他们的同事们也发现在RNA聚合酶不活跃的基因组位点上,Cas9可能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引导Cas9仅结合到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会促进Cas9与RNA聚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将无法发挥作用的Cas9转化为一种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器。具体而言,他们发现在基因组编辑过程中,Cas9对DNA链的选择保持一致性会迫使RNA聚合酶与Cas9碰撞,从而将Cas9从DNA上撞下来。
Clarke说,“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仅选择一条DNA链而不是另一条DNA链对基因组编辑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揭示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Cas9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如何导致某些编辑尝试失败,而且在设计基因组编辑实验时,我们能够从这种理解中获得益处。”
Merrill说,这些研究发现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在基因组编辑过程中,Cas9和DNA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是一个“限速步骤”。这意味着它是这个基因组编辑过程中最慢的部分;因此,这个步骤发生的变化最有可能影响基因组编辑的总体持续时间。
Merrill说,“如果我们能够减少Cas9与DNA链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这一点我们如今知道如何利用RNA聚合酶加以实现,那么我们就能够减少Cas9的使用量并限制暴露。这意味着我们更有可能限制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这对在未来开发出可能影响人类患者的疗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原始出处:
Ryan Clarke, Robert Heler, Matthew S. MacDougall et al. Enhanced Bacterial Immunity and Mammalian Genome Editing via RNA-Polymerase-Mediated Dislodging of Cas9 from Double-Strand DNA Breaks. Molecular Cell, 5 July 2018, 71(1):42–55, doi:10.1016/j.molcel.2018.06.005.
相关活动推荐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流控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微流控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
微流控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基础,能够精细构建微观结构,实现三维细胞的体外精细构建以及复杂组织类器官的构建,在机理研究和药物测试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同时,作为最前沿的交叉学科技术,微流控技术与干细胞、基因编辑、疾病模拟、疾病诊断、预后管理等交集紧密,从基础到临床,是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都需要关注的热点前沿。
本次会议于2018年8月17-18号举办“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将邀请微流控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企业高层,从微流控芯片在医疗、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分享经验,展示观点,探讨新思路和新方法,分享新技术,推动微流控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