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会是糖尿病管理的最终解吗?
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15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1亿,患病率高达11.2%,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大慢性疾病。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诊断率为36.5%,其中,仅5.7%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相关治疗药物一直是我国集采政策的“先行区”。2019年,我国与糖尿病管理相关的医疗费用高达1000亿欧元,占中国医疗支出总额的13%,给医保基金带来沉重负担。
据统计,在目前已经开展的前5轮全国药品集中采购里,阿卡波糖、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常见糖尿病用药均已纳入集采清单,价格最高降幅达到90%。
首个全国专项药品集中采购也选定糖尿病领域。11月26日,胰岛素专项带量采购即将在上海开标。这次胰岛素集采分为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等6大采购组。
集采大大减轻了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但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病程管理,却一直是未能妥善解决的难题。
糖尿病管理的困境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高血糖可能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受到慢性损害,造成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今年5月发布的《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00-2019年,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4大慢性病的整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全球糖尿病死亡率却增加了3%。
“慢性疾病管得好就像正常人,管不好就威胁生命健康。”这是很多慢性病患者共同的感受。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糖尿病需要长期的有效病程管理。但真正要落实糖尿病管理并不容易,这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由于糖尿病管理的复杂性,多年来糖尿病管理的进展并不乐观,患者也并未真正从其中获益。
《中国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白皮书2021》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监测依从性差,在参与调研的患者里,仅有24.2%的患者每周血糖监测的次数达到7次以上。其次,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目标不明确,超过70%的患者没有明确的控糖目标。44.7%的糖尿病选择每个月就诊一次,仅有15%的患者每月就诊次数达到2次或以上。
“糖尿病管理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仅依靠医生是无法实现血糖长期控制目标的。”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内一科行政副主任查彩琴解释称,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在临床中的治疗和管理框架被称为“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自我血糖监测,除定期到医院复诊、调整用药,糖尿病的管理场景大部分都发生在院外,而这正是传统线下管理模式无法覆盖的。
互联网提供血糖管理新思路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介入,给糖尿病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较疫情前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诊疗咨询量也增长20余倍。疫情给线下就诊造成不便,而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慢性病患者可以足不出户便完成复诊、购药、支付全流程,患者也对互联网医疗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接受度,也让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病管理领域的潜力,进而选择在该领域进行创新探索。
11月14日,方舟健客正式启动“H2H血糖管理项目”。据方舟健客副总裁、H2H血糖管理项目负责人王涛介绍,通过“健客医生”平台,医生可以为用户提供线上服务,患者的相关数据也可以通过APP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而通过报表一次性呈现给医生。医生在获得了患者全面的随访报告、用药指导、各类监测报告之后,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从而做出更符合患者病情阶段的用药指导,减轻医生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实时、连续的血糖监测,让患者可以通过手机便能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血糖结果,这样的血糖监测方式大大提升了患者管理血糖的意愿。除了监测功能,患者还能在线上与医生互动,形成从科普教育到药物调整的糖尿病管理闭环。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潘明麟表示:“我们对互联网慢病管理是非常看好的。在实际情况里,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等基础病的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多的,仅仅依靠线下管理,很难对这些病人进行有效的监测。但数字化管理,方便医生结合血糖指标,给患者更好的用药提醒,以及饮食、运动建议等,做到在线上对患者的健康安全进行有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