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武汉的楼市出现了回暖迹象,刚刚过去的11月,武汉新房成交量达到16767套,继10月后成交量第二次突破万套,同比上涨188.99%,创今年新高。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数据显示,2024年11月份武汉新建商品房网签累计成交19259套,总成交面积222.92万㎡。其中,新房住宅网签数达到16767套,网签面积190.14万㎡,环比增长53.6%;非住宅成交2492套(含写字楼、商业等其他),总成交面积32.78万㎡。 从总量来看,武汉今年1-11月总成交新房套数达到78949套。
【1】武汉看房人数猛增,有楼盘单月卖出130套
近期,在契税减免等一揽子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带动下,武汉楼市活跃度不断上升。12月5日,九派财经记者在走访武汉多处楼盘后得知,近两个月楼盘销售部迎来看房客户人数明显增长。
一位江岸区云泊江岸的售楼部人士告诉记者,从十一国庆开始,该楼盘的整体来访量就得到了猛烈提升,近两月的来访人数差不多较8、9月份翻了一番,带动成交量的持续回升。
上述销售人员补充道,云泊江岸于去年10月开盘,项目网签量一直稳居武汉前三,仅今年10月的单月成交量达到了120多套,11月也出售了70套左右,先推的5栋楼早已售罄。
而在武汉二环滨江和平大道主轴上,由央企能建城发开发的青誉府同样销量可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5.17万方,楼盘均价为20500元/㎡,根据武汉贝壳平台最新销量数据,能建青誉府以近30天131套的成交量,成为武汉新房销量排行榜第一。
一位中介人员向记者透露,由于客户买房顺序为销售在前、网签在后,网签可能会存在延迟情况,所以真实销量会高于当月的网签数。
对此,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这一轮楼市的政策对新房的刺激作用更大一点,包括首套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一致、普通与非普通住房标准的取消,对大户型住房、改善型住房更加利好,以及新一代住宅显现出了在户型设计和得房率性价比方面的明显优势,这些市场特征都使得新房回升幅度是最大的。
地产政策“组合拳”的提振效果在11月网签数据上得以体现。根据湖北省住建厅数据,11月份,全省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面积50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9%,环比增长36.3%,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成交量和增幅均创年内新高。
【2】二手房价格止跌转升,土地买卖现民企身影
二手房市场也回暖迹象明显。11月份,武汉市二手房新增挂牌量18649套,同比下降0.6%;成交套数为8461套,环比增长10.2%。
在成交价格方面,武汉二手房显现出止跌转升迹象。据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在新房销售价格持续降低之时,武汉二手房价格却率先结束此前连续17个月的下跌,环比上涨0.1%,传递出止跌回稳的信号。
对此,李宇嘉分析称,在房地产整体交易量的回升的情况下,很多业主不再愿意大幅度的降价卖房了,反映在市场的表现就是溢价率在降低,挂牌价不再那么多的让利,这使得环比来看出现价格提升的表现。
另一种情况是,现存二手房中的低价盘被消耗完后,如今轮到了挂牌价更高的次低价产品,这也会带动二手房价呈现涨势。
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反映业主端挂牌价动向的二手房市场景气指数环比-14%至11.9,仍处于年内较高位置;成交价相较挂牌价的折价幅度持续缩小至14.4%,已修复至去年11月的水平。
记者注意到,5日下午,在江岸区某链家门店,经纪人几乎全部出门带看,唯一留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临近年底,门店的二手房客户带看量持续增长。
一位中介人员告诉记者,7、8月的时候甚至有同事半月都开不了单,但近两个月每周都能带看4-5组,这主要是二手房行情经过了前期的大幅降价已逐渐稳定下来,购买者可以放心出手。“以与云泊江岸一街之隔的现代城为例,之前二手二居室没有200万拿不下来,现在只要120-130万,所以每个星期都能卖出好几套。”他说。
楼市的活跃也传导到了土地拍卖市场,近期武汉土拍方面消息不断,并出现民企拿地的身影。
根据武汉土地市场网信息,民企湖北祈源地产有限公司在两个月内连续拍得汉阳区的两块地块,城镇住宅、商服、公园与绿地,武汉佳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程力随车装备制造湖北有限公司各得一宗,分别位于蔡甸区与硚口区。
对此,李宇嘉认为,民企拿地是土地市场好转的信号之一,这意味着近期土地市场开始探底了。在土地出让领域政府给开发商让利,在建筑设计标准上给新产品创造需求空间,是促成民企拿地的直接原因。同时,中心区过去供地比较少,现在改善型需求集中爆发,也带来了确定性的销售业绩预期。“这一个月以来,以武汉为代表的各地土拍,都有民企的身影出现。”
李宇嘉分析称,纵观这些民企,一种是本地小型开发商,虽成立的时间不短,但由于没有搞高周转,一直在本地稳扎稳打,代表产品受市场欢迎;第二种过去未搞“三高”策略的房企,现金流比较充裕,在全国有实力;三就是有产品打造能力的房企,能适应当下市场对高品质住宅需求,也备受市场欢迎。
记者 王芊蔚
编辑 万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