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 巨兽之亡(24):唯一成功访德的潜艇“伊-8”号的最后一战

“伊-8”号是1934年“〇二计划”中列入建造的一艘巡潜-3型大型远洋潜艇,按照潜水战队的旗舰来设计,安装有作战指挥用的通信设备,以及供司令部人员居住的舱室。鱼雷兵器包括艇艏四具、艇尾两具八八式53厘米鱼雷发射管,备雷18条。甲板武器包括双联装三年式140毫米40倍经炮1座,双联装八九式127毫米40倍经炮1座,1943年又加装了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防空炮1座。为了提升侦察能力,艇艏配有吴式一号四型弹射器1部,可携带小型水上侦察机1架。同型艇还有一艘“伊-7”号。

“伊-8”号在1938年12月5日建成,基本上全程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直至1945年初才战沉。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伊-8”作为第三潜水战队旗舰参加了夏威夷作战,时任艇长为江见铁四郎海军中佐,1942年3月2日回到吴港。此后,“伊-8”继续在中太平洋、南太平洋海域参战,至1943年1月23日还炮击了坎顿岛。

随后,因日德之间潜艇运输的要求,“伊-8”被选为第二艘访德潜艇,时任艇长为乘田贞敏少佐(海兵49期)。1943年5月,“伊-8”完成准备,6月1日离开吴港,10日进入新加坡港,22日离开新加坡,次日进入槟榔屿,这里是离开亚洲前最后一处由日本控制的港口基地。27日,“伊-8”离开槟榔屿,7月1日及6日在海上由“伊-10”补充燃料后,独自前往欧洲。

图1. 1943年8月20日,在大西洋上与德国潜艇“U-161”号会合中的“伊-8”

图2. 1943年8月31日,正在进入法国布勒斯特港的“伊-8”

8月20日,“伊-8”在亚速尔群岛以西海域与德国潜艇U-161号会合,并接受了一部最新式的雷达和德国联络员。8月31日,进入德国控制下的法国布勒斯特港。去程耗时61天(从槟榔屿至布勒斯特)。

图3. 进入布勒斯特港潜艇艇库时的“伊-8”及其甲板上的日本水兵

图4. 时任“伊-8”艇长的乘田贞敏海军中佐

图5. 德国人为日本水兵特意举办的欢迎宴会,这是轴心国难得的宣传机会

10月5日,“伊-8”离开布勒斯特踏上归途,12月5日进入新加坡港,耗时64天。12月21日,回到吴港。“伊-8”号也因此成为唯一成功往返于日德之间的日本潜艇。这是一次长达7个月共204天的远航,总里程高达30000公里。

在1944年中,“伊-8”被派往相对安全的印度洋海域进行破交作战,取得了一些战果。当年9月20日,“伊-8”接到了返回本土的命令。10月9日,回到横须贺港入坞维修,移除了艏部的弹射器和机库,改为安装4具“回天”人操鱼雷的载具,不过,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伊-8”最终没有参加任何一次的“回天”作战。

图6. 携带“回天”出击的“伊-58”号潜艇,这一幕的背景是被击毁的美国重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值得一提的是,从印度洋返回时的“伊-8”艇长有泉龙之助大佐(海兵51期)随后被安排为新组建的第1潜水队司令官,负责指挥花费巨大资源建成的潜特型(伊-400型)参与袭击美国本土的作战。

图7. 有泉龙之助大佐从“伊-8”艇长卸任后,担任“伊-400”所属的第1潜水队司令官,指挥了赴美国西海岸和阿德米勒尔提岛的作战行动

1944年12月15日,筱原茂雄少佐(海兵62期)被任命为新的“伊-8”艇长。

1945年3月18日,“伊-8”与第34潜水队的“吕-41”、“吕-49”和“吕-56”一起离开佐伯,前往冲绳岛以南海域试图拦截入侵的美国舰队。

3月26日,美军开始登陆庆良间列岛,为即将到来的冲绳登陆做准备。

3月28日,筱原艇长发现了一支护航运输队并开始追踪。18时5分,“伊-8”发出了最后一条电报:“在那霸附近110英里外发现两艘敌方运输船和四艘驱逐舰”。

3月31日晚上,在庆良间列岛外海,一艘美国驱逐舰“斯托克顿”号(Stockton,DD-646)在舰长格伦诺中校的指挥下,通过雷达发现了一处水面目标,这艘潜艇当时正在紧急下潜。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斯托克顿”号极尽可能地实施了攻击,用光了所有的深水炸弹。

图8. 盟军反潜的场景,类似的情况在战争后期多次发生

“伊-8”在水下憋不住了,被迫浮出海面,恰好此时又有一艘驱逐舰“莫里森”号(Morrison,DD-560)赶到现场,并在舰长汉森中校的指挥下,接替使用深水炸弹攻击。“伊-8”号刚一浮出海面,就试图再次下潜,但在如此近的距离上,显然不可能在水下再躲藏这么久。筱原艇长干脆不再躲藏,他指挥“伊-8”在距离“莫里森”号仅有900码处的海面浮出,使用甲板炮与驱逐舰对射起来。

经过三十分钟的炮战,“莫里森”号的五英寸主炮击沉了庞大的“伊-8”,令其艇壳多处进水并从艇尾开始沉没在北纬25度29分,东经128度35分。“莫里森”号放下一艘救生艇,救起了一名失去知觉的幸存者——炮手向井孝允(他也是唯一的幸存者),向井回忆道:

“3月30日23点30分左右,了望人员发现一艘敌驱逐舰向我们驶来,“伊-8”号立即速潜。在二十八米的深度上,遭到了第一批深水炸弹的攻击。在以后四小时内,敌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终于将艇击沉。敌人投放深水炸弹非常准确,因为他们根据潜艇螺旋桨的噪音很容易判定潜艇的位置。敌人的攻击愈来愈猛烈,艇尾士兵住舱被炸开了一个洞,海水从洞内涌入。

我们尽一切力量堵漏,没有成功。潜艇开始下沉,艇尾纵倾达25°,艇内积水开始流向艇尾。这时潜艇的下潜深度是一百三十七米。已经到了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候,于是艇长命令艇尾水柜排水。排水时,气泡升到水面,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我们都在战位上等待死神降临。艇上的鱼雷发射完了,艇长决定浮出水面投入战斗,命令主水柜排水。潜艇蓄电池的电能已经用完。

3月31日2时左右,潜艇带着20度的纵倾开始上浮。我是一名炮手,在指挥室待命。升降口打开后,我们立即纵身跳到甲板上。右舷有一艘敌人的驱逐舰,我们立即用25毫米机关炮对它开火,当我和另一名炮手正在140毫米火炮上装填炮弹时,我的腿部被弹片击伤。我想到舰桥去,但这时舰桥被一发炮弹击中,炸了一个大洞。

我又想到机枪部位去,但发现又有一艘敌人的巡洋舰向我们驶来。两艘敌舰从2750米左右距离上炮击我艇,我们很少有活命的希望。潜艇很快就翻转沉没了。这时我仍然在水面挣扎着,不让自己下沉。在我旁边还浮着一个人,但我看不清他的脸。海面上是一片苍白色的月光,刮着寒风,浪也很大。我在水里泡了两个小时,昏迷过去。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艘美国驱逐舰的医务室里。 ”

4月10日,日本海军判定“伊-8”已经在冲绳海域沉没。

8月10日,从海军除籍。

有意思的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首任“伊-8”号艇长江见铁四郎搭乘访德潜艇“伊-29”号前往德国学习潜艇技术,但在搭乘德赠潜艇“吕-501”号返航途中被击沉,命丧大海。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大部分日本潜艇官兵的宿命。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