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个SUV市场,20万级别的细分市场是合资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老牌德日美系传统车型较量过程中,广汽丰田威兰达和广汽本田皓影这对后浪的出现,加剧了产品竞争和升级,也让用户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余地。威兰达和皓影哪一个更值得购买?我们将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注定是天生的对手
从产品定位来看,威兰达和皓影有很多相同点,首先两者同属于日系合资品牌旗下中级SUV,定位于更加年轻的市场,更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两者的价格区间非常接近,皓影的售价区间为16.98万-25.28万,威兰达的售价区间为17.18万-24.18万。最后,两者都推出了燃油版和混动版车型。因此,无论是定位、价格,还是动力车型,它们注定都是天生的对手。
硬派与柔美的碰撞
先来说说设计语言。威兰达的设计更倾向于棱角分明,大尺寸的黑色蜂窝状格栅和雷克萨斯的纺锤形进气格栅有异曲同工之妙,再搭配保险杠两侧的雾灯框,营造出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威兰达的侧面和车尾则有大量立体折线,凸显了力量感,全车用黑色包围,除了起到保护车身的作用外,还能让整车更显高级优雅。
而皓影的设计则延续了本田雅阁、凌派的家族式风格,贯穿整个前脸的镀铬条将左右大灯连接在了一起,提升了视觉宽度,车身则采用了与C-RV相同的圆润流畅线条。对比一番可以发现,这两款车代表着不同的设计阵营,威兰达的外形亦刚亦雅、皓影则显得中规中矩,相似的定位但迥异的风格,让手握20万元预算的用户有了更多选择。
势均力敌的空间和配置
再来说说空间利用率。威兰达既然用上了“兰达”的称号,便继承了汉兰达众多基因,最明显的就是在中控台增加了储物托盘,这是人们对于汉兰达好评最多的设计之一。整体空间上,延续了丰田最擅长的宽敞乘坐空间和后备箱空间。
当然,本田的MM理念在皓影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皓影的内饰风格与CR-V基本相同,尤其是中控台T字区设计出一大片的储物格,与CR-V一脉相承;乘坐空间同样表现不俗。对比来看,两款车的乘坐体验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场景,如果一定要有胜负之分的话,威兰达的车身长度和轴距比皓影长出大约30mm,这多出来的部分体现在第二排腿部空间,让威兰达加分不少。
在配置方面,威兰达的人性化配置更加周到,比如,全系标配PM2.5空气净化系统;科技配置上,威兰达搭载10.1英寸的中控屏幕,皓影则是7寸;功能配置上,威兰达内置的GPS可以识别道路状况,并且全系车型支持道路救援服务,手机互联支持百度Carlife、语音识别支持多媒体、电话和导航,而皓影只有部分车型支持carplay。从配置层面来看,两款车都属于同价位日系车的主流水准,但威兰达的表现明显更胜一筹。
不比后天比出身
当大众品牌热衷于利用MQB、MLB平台“多生孩子好打架“时,日系品牌也开始宣传自己的平台架构概念。威兰达来自于丰田全新的TNGA架构,从制造工艺来说,车身采用更高强度材料,核心在于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和抗扭性。相比丰田TNGA架构在日系品牌中的名声大噪,皓影的平台似乎鲜有人了解。皓影来自于本田为紧凑级和中级车打造的CGP平台,这个平台诞生了十代思域、十代雅阁等车型。
对本田平台概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本田的平台化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同平台下的车型并没有太多联系,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产品具有不同理念,也能针对不同车型在性能、舒适性方面进行单独的调校设计。而丰田的TNGA架构下有不同的细分平台,威兰达所在的TNGA-K平台诞生了凯美瑞、雷克萨斯ES等车型,这样的好处在于产品间的联系紧密且能够保证很强的一致性,更增加了高级感。
从平台架构分析,TNGA架构下的威兰达采用高刚性GOA车身,其使用了大量超高强度钢、铝制结构件,外加高级的车身焊接工艺和高强度结构胶,提升了汽车安全化和轻量化;前悬挂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悬挂为双叉臂式独立悬挂,再搭配低重心设计,使得整体的行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平台架构方面,TNGA显然略高一筹。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如今,日系品牌越来越重视主动安全性,主动安全配置也不再是顶配车型的专属,不管是威兰达,还是皓影,除了入门版车型以外,均配备了丰富的主动安全配置,诸如车道保持、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以及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等,这些配置不仅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也增强了整车的科技感。
除了主动安全性以外,被动安全性也同样重要。得益于TNGA架构新平台优势,威兰达车身材料以热成型钢和1180兆帕超高强度钢材组成,配合重新设计的纵梁、横梁,进一步提升了抗扭刚性。值得一提的是,与威兰达产自同一平台的凯美瑞在中保研及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碰撞测试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验证了该平台的高安全性。对用户来说,最关注的安全气囊数量上,威兰达全系标配了包括膝部气囊在内的有7个安全气囊,而皓影的低配车型才配备4个安全气囊,在正面25%偏置碰撞当中皓影的表现着实是有些不尽人意,在发生撞击的瞬间它的A柱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形,不得不说,这也成为不少原本考虑皓影的车主产生动摇的一个影响因素。
动力及四驱表现各有千秋
威兰达和皓影都配备两种动力总成,前者是2.0L自然吸气和2.5L油电混合动力,后者是1.5T和2.0油电混合动力。威兰达的这两套动力总成最大的特点是热效率高,而2.5混动版的威兰达,从排量来说比皓影相对较大一些,再配合丰田拿手的THS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在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上都有很不错的表现。本田1.5T动力有涡轮增压的加持,对于喜欢速度的用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皓影所搭载的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表现同样精彩。
从结构来说,i-mmd和THS混动系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本田是在尽力模拟一台电动车,低速时,电动机负责主力驱动,发动机则主要负责充电,高速时,则由发动机单独工作;丰田的THS混动系统的发动机是主力,电动机则主要辅助发动机度过低速低效工作区间,通过混动系统来保证动力输出更为直接。
在四驱方面,威兰达提供了三套四驱系统,作为城市型SUV来说,这三套四驱系统可以满足一些烂路或者极端天气。第一种是DTC智能四驱,搭载在2.0L豪华四驱版车型上,能对前后轮进行动力分配,在湿滑、弯道的路面行驶更加稳定。第二种是DTV动态矢量四驱,搭载在2.0L尊贵四驱版和2.0L科技四驱版车型上,可以分配左右后轮间的动力,更灵活的同时更易脱困,并能够应对更多越野路况。第三种是E-FOUR电子四驱系统,搭载在2.5L双擎豪华四驱版车型上,能够实现前后轮20:80的动力分配,可以像后驱车一样拥有更加灵活和准确的过弯操控,驾驶乐趣进一步提升。而双擎系统还在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通过性上都有较高的优势,能够游刃有余应对城市环境中的各种路况。就皓影来说,产品设计围绕城市场景展开,因而仅仅在1.5T车型上提供了两个四驱版本,并且四驱能力仅相当于威兰达最基础的DTC四驱系统。显然,威兰达的四驱系统更为多样化和更具技术性,比较看中四驱技术的用户会更加倾向威兰达。
动态表现体现机械素质
作为两款日系品牌中型SUV的后浪,在驾驶层面的表现自然与前浪们有着天壤之别,就威兰达来说,混动版车型的平顺性自然无可挑剔,而2.0L的整体行驶品质依旧是顺畅,2.0L+CVT的动力总成,因为增加了齿轮组的CVT变速箱的缘故,它可以在低速阶段模拟AT车型的档位,所以并没有之前日系车或者CVT车型起步很猛的特点,而是一种连贯、渐进的感觉。而在混动车型上,混动+四驱的组合,让整个行驶过程显得不急不躁,起步阶段的电机驱动无比轻盈,深踩油门阶段,发动机和电动机又让它始终处在一个动力储备很深的状态上,从容且得心应手。
就皓影而言,1.5T车型也是采用了CVT变速箱的组合,同样也是强调平顺性,而在调校风格上,皓影的动力主要集中在油门前半段,起步和低速提速阶段,能够给人很“爽“的加速快感,在转向手感方面,因为采用了速比可变的电机转向系统,所以整体上很轻盈,适合城市驾驶。就混动车型来说,静谧性比1.5T车型有了明显的进步,中低速阶段主要依靠电机驱动,动力输出直接,如果需要更多的动力支撑,则需要深踩油门,让发动机直接参与驱动才可以获得。与混动版威兰达相比,它们的调校风格完全不同,威兰达的油电切换属于无缝衔接的状态,能够在低、中、高速任何一个阶段满足你的动力需求,而混动版皓影的三种驾驶模式则处于一种相对分割的状态。
总结:
总体而言,作为主流合资品牌SUV阵营中的后浪,威兰达和皓影在某种意义上都属于双车战略的一个符号,它们之间的竞争也代表着用户群体审美的不同阵营。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培育,人们对TNGA架构所带来的出色操控性、驾驶乐趣以及高级感理解得非常透彻,再加上汉兰达光环的加持,威兰达自然是属于含着金汤勺出生,而皓影则是在CR-V这么多年销量支撑下被人所了解。但在真正选车的过程中,两款车到底选谁,最终还是回归到了家庭层面来决策,我相信,大多数家庭将从更理性的角度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