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说史:美术史中的“明朝那些事儿”

◎刘跃兵

十几年前,网络上所连载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受到网民青睐,后来又结集成书。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探秘明史的文化热潮。

的确,明朝是一座富矿,其珍宝是挖掘不尽的。因切入角度不同,捕获必然相异。我们既可以从历史典籍入手“以史说史”,又可以从文艺作品入手“以艺说史”。然而,这两种讲史方式都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前者堆积深奥的古籍史料容易让读者望而生畏,后者则容易停留在一般的看图说话层面而流于肤浅。《明朝那些事儿》的成功在于以史料为基础,加入小说虚构的笔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秘明代帝王贵族的人生故事,从而让读者兴味盎然,欲罢不能。那么,有没有一种从解读艺术作品切入,去探索明史、讲述明代故事却不流于肤浅的写作方式呢?

文本

重新解读明代绘画作品

近期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另一张面孔——图像中的明代社会》就是一本聚焦于明代的“以艺说史”的作品。作者金匠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全书分为“龙”“人”“行”“乐”四个部分,分别研究了明代皇帝画像、庶民文人形象、园林行旅图像、戏台图像。通过重新诠释这些图像,揭示了明代社会的真实图景。

作者重点关注的明代绘画作品有:朱元璋的异像图及御容图、汪肇《起蛟图》、周臣《流民图》《桃花源图》、杨东明《饥民图说》、仇英《村童闹学图》《汉宫春晓图》、沈周《江村渔乐图》《梅雪图》《东庄图》、钱榖《渔乐图》《纪行图》《水程图》《明代酿酒作坊》、唐寅《步溪图》《山路松声图》《桐荫清梦图》、文徵明《聚桂斋图》《楼居图》、谢环《杏园雅集图》等。书中对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画作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深入解读,生动讲述了美术史中的“明朝那些事儿”,让我们不但增长了绘画知识,而且增进了对明代社会的了解。

方法

“社会历史批评”+图像学

作者认为,“历代文献书写者或者图像创作者对于自己生活时代的日常记录,会自然偏向一种‘日用而不知’的淡忘和忽视。”正因为这种不可避免的遮蔽,作者试图抛开对明代绘画的习惯性理解,从另外一个视角进行深入挖掘,把被创作者“淡忘”和“忽视”的社会状况和背景揭示出来,还原历史的真实,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艺术和历史。作者的写作初衷如愿实现,《另一张面孔》以丰富的美术史修养,综合运用图像学、比较研究等方法,引用了大量史料和文献材料,对明代一些绘画作品进行重新解读,释放出隐藏在这些画作背后的社会历史信息,为普通读者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面的明代世景图。

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来看,这种美术研究方法可以归结为社会历史批评。艾布拉姆斯认为艺术批评实践都是围绕世界、创作者、作品、接受者四个维度而展开的。世界是艺术的本源。从世界维度出发的艺术批评体现为“社会历史批评”,它以再现论为美学基础,侧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和评析艺术作品,研究艺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被文学、戏剧、电影、绘画等各艺术门类的批评家广泛采用,目的就是要透过艺术作品探索外在于它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对明代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的过程中,《另一张面孔》突破了艺术层面的单一化视角,涉及了经济、政治、社会、历史、风俗等多种形态的研究,体现了作者的整体观意识。同时,作者还具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毋庸置疑,单纯的社会历史批评容易陷入庸俗社会学的困境,需辅之以图像学方法。潘洛夫斯基的图像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与社会历史批评有内在联系的美术理论和方法,他认为可以从自然的、习俗的、内在的三个方面把握艺术图像的意义,并提出了图像阐释的三个层次:前图像志仅涉及作品符号的识别或最简单的描述,图像志涉及了作品的知识性解释和直接的意义,图像学则是美术史研究的最高层次,揭示艺术图像中蕴涵的深层象征意义。

图像学批评虽然不适合于当代艺术,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史研究方法。阐释者透过作品清晰地返回历史,甚至比原作的创造者更深地理解作品产生的关系网络——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宗教等,从而达到重建美术史原貌的目的。图像学是该书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作者逐一破解诸多图像谜题的一把“利器”。作者从社会历史批评的立场出发,又辅之以图像学的具体方法,对明代绘画作品进行社会历史层面的批评和解读,力图揭示画面背后的“内在的意义”,敞开了一幅生动多姿的明代市井社会风俗图。可以说该书是作者在美术领域中进行社会历史批评的一次有益探索。

定位

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从性质来看,与当年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完全不同,《另一张面孔》是一部通俗晓畅又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它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融合上。全书的写作既讲究学术的严谨性,又注重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强,非常“接地气”。与学术界某些装腔作势、义瘠辞肥、艰深晦涩的大部头专著不是一个路数,它是作者面向大众普及学术,追求一种有学养、有情趣的文风的勇敢尝试。

作为一本普及性质的美术著作,《另一张面孔》做到了历史与批评的统一。美术批评与美术史往往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美术批评诞生于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作为价值判断成功的美术批评往往又能塑造出新的美术史面貌。《另一张面孔》中没有概念先行的宏大理论叙事,有的只是对一幅幅绘画作品抽丝剥茧式的细致分析。作者通过对明代画家画作的历史背景的考证挖掘和深入解读,揭示出可见的直观的图像背后不可见的社会历史文化意蕴,并对其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出新的评判。它既是一部通俗而不失学术品位的美术批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简明而独特的明代绘画史著作。

或许,从解读绘画作品入手讲述明代社会历史对于对“明朝那些事儿”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另一张面孔》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说史的新维度,它以通俗易懂而兴味盎然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徜徉其中,读者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审美的、艺术的、历史的、学术的。相信这种“以艺说史”的写作方式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