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笼包……上海的!”“广西的螺蛳粉!”“这是兰州拉面!”屏幕上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小吃,争先恐后报出菜名的却是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大洲、不同的国家,却最终汇聚在中国,爱上这片土地和文化,并在此扎根停留。
8月29日,《我在中国挺好的》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中心大厦52楼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书中汇集了“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活动现场,来自法国的本书主编梅洛携其中三位作者:阿娜西、爱琳和迪亚哥,同读者分享他们与中国相遇相知的故事。
在书中,22位外国人友人的外表特征、饮食习惯、穿衣风格、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在融入中国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来完成适应和交融,并由此诞生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
“早已不把自己当成外国人看待”
阿娜西19岁离开家乡拉脱维亚,独自来到上海求学,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在中国一待就是17年,生命中将近一半的时光都在中国,亲眼见证了上海的发展。“我来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脚下这座‘上海之巅’,星巴克也远不如现在这样随处可见。”
从复旦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养护院特别院长”,养护院要负责照顾220多位老人,大多数老人在80岁以上,有50多位老人已经超过了90岁,最大的一位已经有99岁高龄。“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是身体状况依然很不错。我们经常组织做手工、唱歌、康复运动等活动,养护院里充满着正能量。”阿娜西说。
对于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而言,“养护院院长”可谓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文化差异难以避免,是否会遇到和中国老人的沟通问题?对此,阿娜西坦言:“我早已不把自己当成外国人看待,而是和中国人一样思考问题,每次来到一家不同的养老院,我都会提前调研当地的风俗文化,就算是距离这么近的青浦和崇明,两地的老人脾气性格不同,在习惯和需求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阿娜西和老人聊天法国人爱黎与中国的缘分,则开始于课堂上老师放的中文歌曲,那英的《梦一场》是她的最爱。她与法语专业的同学组建乐队,互相帮助学习语言,在跨国友谊中收获颇丰。“来到中国,一开始我觉得非常孤单,是这些朋友教会了我很多,现在我在中国的生活很便利,也很快乐,我还学会了在淘宝上买鞋子。”
如今,她开始用法语翻唱中文歌曲,并上传到抖音上,如今已经有了17万粉丝。“我最近翻唱了《告白气球》《我是一只鱼》等歌曲,最受欢迎的是周杰伦的新歌《Mojito》,获得超过50万个赞,让我备受鼓舞和感动。粉丝们很欣赏这种形式,他们鼓励我继续多做一些法语版的中文歌。”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这些外国朋友们在中国求学、生活、工作,真情实感地分享自己的经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具象化的体现。”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细水长流的生活中,他们“学着在中国生活”,也试着像中国人一样思考,并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尽己所能打破沟通障壁、消除固有偏见。
爱黎参加外国人汉语演唱比赛
成为“大熊猫奶妈”是什么体验?
“这是我的‘熊猫爸爸’!”梅洛指着屏幕上的照片同大家介绍道,她与爸爸两个人都天生自带一副黑眼圈,因此都自认为长得很像大熊猫,“我从小就叫爸爸‘大熊猫爸爸’,他叫我‘大熊猫宝宝’。”因为喜欢熊猫,她被选中前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加第二届“全球大熊猫奶爸奶妈体验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大熊猫守护员。
在为期两周的体验中,她和当地的饲养员一起工作,喂食大熊猫,为它们清理小家,用苹果逗他们玩耍......“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在这里,随处可见大熊猫元素,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人对国宝的喜爱。在成都大熊猫基地看到它们,让我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总感觉我跟它们有缘分。”梅洛说。
“缘分”不仅仅给她带来了可爱的熊猫,也带来了人生的另一半,之后,她留在中国工作,与中国老公一见钟情,自此常住厦门。她笑言,老公平时也称呼她叫“大熊猫”,“可能他也觉得我长得像大熊猫吧。我现在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中国媳妇儿,快乐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纯粹!”
梅洛与自己的中国丈夫
梅洛和小熊猫说话来自巴西的迪亚哥的中文不如其他人流利,但他已经走过了不少中国城市,尝试各种中国美食,一张在夜市“挑战油炸蝎子”的照片引起现场一阵热议。“巴西虽然离中国很远,但是巴西人和中国人在饮食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都吃米饭、猪肉,还有我妈妈最喜欢的鸡爪。”
“对我来说,在中国的经历与生活非常精彩。感谢中国与中国人如此欢迎我,给了我那么多的好机会。我从每一个人身上都学到了很多。无论以后我去哪里,都会带着这些知识,这些美好的回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认识热情的中国人,去看看中国令人目瞪口呆的漂亮风景。”迪亚哥说。
迪亚哥在桂林山水边留影“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在分享会最后,梅洛热情地表达了她对中国的喜爱,她也很期待这本书能翻译成英文版,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也了解外国人对中国的爱。”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