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观齐鲁2024 | 滨州经开区:奋楫争先打好“三大战役”,铸就高质量发展辉煌战果

编者按:

2024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发出现代化强省建设最强音。

为生动展现山东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气象、新成绩、新作为,凤凰网山东频道原创内容重磅栏目“凤观齐鲁”特推出“‘走在前、挑大梁’的山东实践”年度策划报道,深度聚焦山东、16市、鲁企的创新探索和奋力前行。

凤观齐鲁2024 | 滨州经开区:奋楫争先打好“三大战役”,铸就高质量发展辉煌战果

2024年初,滨州吹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的集结号,一场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程全面铺开。

作为滨州市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滨州经开区”)自去年以来先后开展“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度,年终亮成果”三亮活动,积极投身决战决胜“三大战役”。

成果述说着滨州经开区的奋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传统铝产业转型提速升级、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成果又激励着滨州经开区大步向前——以打造“科创经开”引领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篇章。

凤观齐鲁2024 | 滨州经开区:奋楫争先打好“三大战役”,铸就高质量发展辉煌战果

下好招商“先手棋”,激活发展“强引擎”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去年开春伊始,滨州经开区就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紧盯落地,全面掀起了招商引资新热潮,切实洽谈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去年3月,滨州经开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北上南下”,先后赴北京、济南、南京、温州、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围绕全区“5+2”产业体系,加速布局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四大战新产业链,实现精准招商的同时,推动现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用心用情服务招商,滨州经开区用主动靠前的服务意识推动项目的落地,确保招商工作高效推进。

在招商引资项目评审会上,滨州经开区为新招引项目提供“现场服务”,为项目制定专属流程图25张,解决问题58个,协助办结项目审批事项172项,实现项目“定制化”服务,让企业投下“信任票”。

正是得益于积极走出去招引承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来此投资兴业,这一年,滨州经开区用实实在在的招商成果检验了招商引资的成效——

滨州经开区服务零碳产业园等10个项目签约落地,签约额106.3亿元;服务年产50万台(套)轻量化底盘零部件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4.9亿元;同时,依托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成立总规模达8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集聚近200家科研创新机构。

既要打好招商引资的主动仗,又要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深知“招进来”不是最终目的,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滨州经开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改革实践,推动审批改革再上新台阶。

在政务服务方面,滨州经开区充分利用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平台、爱山东App、政务服务网等线上资源,打造了多个集政策咨询、业务申请、进度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同时,深化“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截至去年底,滨州经开区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58000余件。

滨州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

滨州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

项目建设“破浪行”,加速推进“势如虹”

一个项目犹如一颗新芽,孕育着经济增长的潜力。而一批项目则汇聚成林,构筑起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

在“三大战役”中,滨州经开区将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滨州经开区构建起全链条、全过程保障体系,紧盯项目进度这一关键命脉,持续激活全链条闭环式项目问题解决机制,按下项目建设的“快进键”。

位于滨州经开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多个低空经济重点项目正陆续“起飞”。园内,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有序建设无人机固定翼生产线,并已成功吸引包括率为科技、蜂巢航宇等项目投产达效。

作为全省20个特色航空航天产业园之一,滨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已被纳入《山东航空航天产业规划》,围绕“无人机整机-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无人机全产业链条加速布局,其规划蓝图涵盖了产业生产制造、科研教育、物流场景应用、主题展示及飞行器起降场等多个功能区。

随着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不仅彰显了“滨州经开区速度”,更为其逐梦“天空之城”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过去一年,相较于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盛况,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项目中涌现出众多带有“第一”“首个”等标签的佼佼者,彰显出滨州经开区持续强化“项目为王”鲜明导向——

全省首个高端铝创新创业平台落户滨州经开区;魏桥国科智元“算谷”二期上线投用,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十的智算中心;魏桥国科研究院成立了山东省先进铝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在8个领域设立研发创新中心,推动铝基复材、弹性布基导线等一批“中科系”成果形成优势产能。

系列重大项目的密集涌现,正是滨州经开区着力构建“科创经开”“1453”工作格局的缩影。数据成为有力印证,目前,滨州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7.62%,列全市第一位。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东平表示,下一步,滨州经开区将全力支持魏桥国科创建省级实验室,特别是以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为突破口,优化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力争2026年全区高科技类产业规模超百亿。

奏响工业“奋进曲”,筑牢经济“压舱石”

在海纳川(滨州)轻量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年产25万套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技改项目现场,智能化制造生产线跃然眼前。工作人员轻点电脑,金属铝就在机器人的精准操作下,随着一道道工序转变为混动缸体、薄壁车身结构件等汽车轻量化部件。随后,这些产品被运往仓库,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这家企业加快由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结构件转型,全面实现智能化生产与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生产效率提高30%,能耗和碳排放下降40%。

事实上,海纳川只是滨州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的一个生动案例,也彰显了滨州经开区在打响“振兴工业经济”战役中的积极作为。

过去一年,滨州经开区将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向“新”向“绿”。

2024年1-10月份,滨州经开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亿元,增速4.8%;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3.25亿元,增速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工业经济强势增长。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滨州经开区还涌现出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如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金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滨州博海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绿城(山东)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经济是滨州的厚实家底。众所周知,滨州作为山东省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的核心承载区,其铝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而经开区则是滨州高端铝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高端铝、装备制造产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渤海活塞是世界前三、国内最大的活塞制造企业,连续37年全国活塞行业产销量冠军;正道机械拥有成熟的耐磨镶环研制技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和自动化生产设备,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工业经济之所以活力四溢、蓬勃发展,其根本支撑在于科创人才的强大力量。

滨州经开区深知这一点,高度重视选才用才、积极招才引才——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启动青年科技人才“启明星”计划,推出《优化人才集聚十条措施》,构建产业链引才育才新机制。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聚力优化‘引育用留’人才生态,充分发挥魏桥国科省级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作用,用好魏桥国科400个事业编‘人才特区’,依托75个科教板块项目和14个创产板块项目,争取引进5000名以上高层次科研人才。”孙东平说。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从招商引资的破冰前行,到项目建设的热潮迭起,再到工业经济的蓬勃跃升,每一步都见证着滨州经开区抓创新、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步入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品质滨州建设纵深推进的交汇关键期,站在新起点的滨州经开区,将汇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奋力打造更加现代化的国家级开发区。

(凤凰网山东 能子菲)

凤观齐鲁2024 | 滨州经开区:奋楫争先打好“三大战役”,铸就高质量发展辉煌战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