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红馆发生的演出事故让香港男团Mirror成为了舆论的关注对象。大众不仅关心无辜舞者的伤情,而且开始好奇这个内地观众从未听闻的男团,为何能登上红馆舞台。这背后的原因值得考究。
“出道即巅峰”的背后,全靠资本力量
2018年,海内外选秀盛行。由ViuTV打造的选秀节目《全民造星》顶着“抄袭”的标签粉墨登场。节目最后有12名成员脱颖而出,在赛后根据经理人“花姐”黄慧君的建议签约成团,并取名为Mirror。
这个由ViuTV打造的香港男团Mirror,创下了香港歌手团体出道后最快举办演唱会的纪录。要知道,ViuTV背靠大集团,利用源源不断的资本关系,快速把毫无业务成绩的Mirror硬捧上香港一线男团的位置。
过度营销包装人设,献祭路人缘
他们起初被称为“杂牌军”、“厚粉男团”,部分香港媒体更是天天报道鼓吹宣传。可实力不匹配盛誉,强捧也掩盖不了能力不足。
突破下限的宣传通稿层出不穷,有媒体甚至拿内地的一些知名男团与之比较。
只是,《全名造星》本就有抄袭韩国《Produce101》系列的嫌疑,Mirror出道后无论是从妆发、人设,还是专辑贩卖的配置,也都是山寨日韩的风格。
ViuTV在Mirror出道之初,也随波逐流地给12位成员都安排了性格鲜明的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粉丝群体的爱好。
此外,在艺人形象包装上,也抄了几次并不成功的作业。
譬如发廊洗剪吹的风格公式照。
还有无滤镜的怼脸生图。
内地知名度为零,抄袭成性引争议
被强捧的明星,注定要自食“反噬”的恶果。尽管如今Mirror成为香港的所谓知名本地男团,可在内地的知名度几乎为零,甚至在微博连团体超话都没有。有网友戏称,该团红不过粤语圈,走不过罗湖桥。而伴随着在当地的疯狂营销,团体遭到的非议也有不少。
去年发行的新歌《All In One》发布MV,就有网友指控其中的某个画面与韩团BTS的某一表演镜头十分相似,有抄袭之嫌。事情发生后,经纪公司冷处理,此操作让人匪夷所思。
值得关注的是,组合官方出售一款应援手灯,售价高达360元。在如今香港经济受疫情影响不景气之时,高价应援无疑是贩卖人血馒头。
此外,应援手灯的设计也颇有争议,有网友指出,手灯造型竟然与日本超人气特摄剧《迪迦奥特曼》中的迪迦神光棒极度类似。
一次抄袭或许是巧合,但Mirror的骚操作可不仅于此。
日前,大熊猫安安去世,Mirror成员Anson公开点赞恶评,惹内地网友发怒。
此举也再次引发了网友讨论,Mirror所背靠的电视台ViuTV立场一直模棱两可,多次踩线挑衅,已然引起内地网友不满。
如今内地正在进行清朗行动,任何集资打投、氪金买代言等“饭圈文化”行为都会被抵制,娱乐环境逐步健康化。这对于过度依赖“饭圈文化”的Mirror,北上发展基本上无可能。
Mirror一路走来,半推半就地被资本市场推上如今香港娱乐圈的舞台。以不节制且过度的营销方式,给全网营造一种“港娱复兴”的假象。
而这种假象,在该组合没有过硬业务能力、纯靠资本和饭圈供养的情况下,又能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