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启正中学校长杨士军:与校长有约之芬芳脱俗漫笛声

——博古通今,笃行不倦,宽己达人。透过书,也可知李辉教授其人,无论于工作于生活,都将复旦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演绎得自然而高贵。

芬芳脱俗漫笛声

——读《复旦校园植物图志》有感

杨士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对于主要植物的分布、常识等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廿多年前在大学有一门专业课叫《植物地理学》,我也得过最高分,加之平日很关注各地常见的植物和群落,所以,一度还能在结伴外出行走途中,能为大家及时介绍、辨识一些植物。一次,和复旦一帮朋友去井冈山学习考察,就当地杜鹃品种,我认识的甚至比同行的两位生物系教授还多,这有点出乎他们的预料。之后,我也很注意利用类似工作室这样的平台指导学员时,提醒学员们能适当关注跨学科,比如注意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联等等。不过,在博物学家、号称复旦园里的“拈花惹草”者李辉教授面前,我简直是小学生,数次与他同行,总是能学到不少植物和花卉的新知识和趣闻。于是,一来二去,逐步养成了遇到自己吃不准、不认识的植物便发个图片向他请教的习惯。

近日再度翻阅的 《复旦校园植物图志》 ,是李辉教授和宣传部的周晔老师共同主编的,也是李辉兄几年里陆续赠我诸多作品中的一部,每次阅读,总有不同的收获。记得有一次在我办公室小坐,他对我说起,其实复旦园里有许多植物,只要有心,便可以发现生活中和近处的美,对于学校也便会多一份认识。他同时建议我能多去留意一些复旦园里的这些“小不点”。

是的,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复旦大学地处东海之滨,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植物区系之间,加上上海本身物种交流频繁,以及复旦园区范围近年的不断扩大,复旦园里的植物种类也就日渐丰富了。有感于从植物专家那里获得的1964年和1983年两份油印版复旦校园植物目录材料,加上本身对于校园植物的关注,李辉教授在宣传部和本草心社学员的支持协同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出了《复旦校园植物图志》。

他们在一年的时间中,统计并收集到植物种类765种,涉及苔藓门、地钱门、蕨类门、苏铁门、银杏门、松柏门、被子植物门等,远多于1983年名录中收录的573种。其中每种植物均有别称、花期、在复旦的主要分布,加上图文并茂,可读性和对应性增强,可以让非专业的读者按图索骥,来认识复旦校园里的植物,更重要的是,还以此展示了 复旦校园四季美景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帮助各方人士进一步了解复旦、热爱复旦、宣传复旦。

在这本书内,还出现了数种从未在上海植物记录中出现的品种,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窄叶瓶尔小草,首次发现于复旦邯郸校区遗传学楼前的草坪,因此还曾被媒体所关注。李辉教授也认为,虽然有所突破,但离完整版的复旦植物图志还距离甚远,这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发现、补充和完善,也将是他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序言中,他也说到,这本图志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对植物的分类采用了最新的基因分类体系,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分类,参考了2011年基本完成的APGIII的分类系统,并根据他所在团队复旦进化生物学新的研究成果做了部分改进。这也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就他而言,他认为新的植物基因分类体系比传统的形态分类体系更好地反映了植物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会使得植物分类从形态分类学进入了进化分类学时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该书是借着复旦校园规模的发展、植物分类知识的更新和他作为复旦知识分子的一点“侠气”这三股春风,主动担当,做了一点“份外”之事,却无意中弥补了学校的一项空白。

一枝一叶总关情,更主要的是,受李教授这本书的影响,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携夫人在复旦园里见识了不少植物和花卉,部分以前很容易忽视的草本和小型灌木,也让我有了惊喜的发现,增长了不少新知。而我也会通过群,发布一些适合及时观赏的图文,推荐大家在百忙中发现校园之美,感悟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比如,我会建议大家到哪里、在何时去寻找复旦珍稀植物“窄叶瓶尔小草”,又在何时去正大体育馆东门口附近观赏树形极佳、花开最盛又最美的苦楝花。 当我把这些校园的美传递给诸友,心中总有一份喜悦,经久难忘。

低绿丛生不懈休,塘边群芳竞争妍。李辉教授他们主持编写的这本图志提示我们: 生命是鲜活的,只要有心,我们总可以在身边找寻到它们,并由此可以去倾听它们所见证的复旦园的一段历史、一则故事。

《复旦园》

杨士军

菡萏静妆意自闲,

风吹莲叶柳如烟。

燕园赋句蓝天下,

醉卧翠微揽碧山。

(杭州启正中学供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