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汪曾祺家宴,从文化角度进入扬州美食

2019/12/03 星期二 扬州

今天扬州天气不错,晴天,有太阳。早晨虽然有点凉,走路趣园茶社吃早餐,路程不长,身上就暖了。

广州白天鹅宾馆和扬州趣园茶社联合举办的早茶文化节是从11月20日开始的,直到今天我和朋友才有机会品尝到扬粤合璧的早茶,算是赶上了这次早茶文化节的尾巴(12月5日扬州站结束)。

早餐很丰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扬州小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牛肚煮萝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凤爪

图片发自简书App

豉汁排骨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丁包(鸡丁,肉丁,笋丁,海参丁,虾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烧卖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虾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蟹黄汤包

图片发自简书App

灌汤蒸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虾子干拌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腰花汤

图片发自简书App

榄仁萨其马

图片发自简书App

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即将推出的包子礼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起吃早餐的合个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科技行业头部KOL王冠雄老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和白天鹅面点总厨谭师傅、扬城一味面点总厨王师傅合影留念。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朋友王冠雄是这样记述:

美好生活,从早茶开始!

应美食大师、舌尖顾问董克平老师之邀,来扬州跨界体验“早茶文化美食节”。可以说,重新认识扬州。

中国各地都有早餐,但成规制、成宴席的地方只有广州、扬州。广式早茶因为经济强势带动全国知名,但扬州却甚少人知。

实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认定了中国四个“世界美食之都”:成都、顺德、扬州、澳门。

本次,蜚声海内外的白天鹅宾馆和黑珍珠二钻的扬州趣园茶社联合出品,将两地早茶精华融为一体,令人惊艳。来自全国各地的达人们可谓见多识广,都忍不住一再惊叹。

作为扬州美食界代表,趣园茶社对扬州早茶做了诸多创新。我印象最深的是提笼包子,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去像菊花。不能拿手吃!否则会细碎。拿起盘子略微向外倾斜,舌尖捅破一小口,让鲜美的汤汁顺着喉咙缓缓流入,满口、满腹、满足。

摆盘、瓷器都极具匠心,随手一看,小碟是扬州花窗,大碟是黄瓷,配以瘦西湖风景。看着都赏心悦目,故事都在细节里。

我一直认为,娱乐、美食并称中国人民最大的公约数,所谓食色性也,高大上点说,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茶社坐落于瘦西湖景区,赏着秋景,吃着美食,喝着好茶,三五好友,聊天谈心——忍不住叹一口气,人生本来如此。

来不及细说了,我得趁热继续吃!果断决定,明年春天带家人再来体验。烟花三月下扬州,必到趣园吃早茶。

早餐后去了大明寺,转了平山堂,本想去汉陵园看看黄肠题凑,可是出了大明寺就到了午饭时间了。大家吃饭的热情远远超过游览的热情,一行人坐车去了扬州宴瘦西湖店。

午餐安排的是扬州名人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家宴,菜式基本是汪曾祺的书中提到过的家乡食物。晓东说,汪曾祺先生的公子汪朗先生吃过,评价不错,并调侃说比他家吃的好多了。利用名人为扬州菜作势,是推广淮扬菜的必要方法之一。扬州刚刚获得“世界美食之都”的荣誉,更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以前总是找古代名人、帝皇为扬州菜站台,这些东西离我们太远了,不仅是时间上远,精神上也远。平民百姓吃不到也吃不起皇帝、盐商的饭食,所以那些传说也就是当故事听听;汪曾祺家宴则不同,涉及的食材都是扬州本地高邮本地所产,制作方法也很家常,这些菜品绝对亲民接地气。同时,汪曾祺先生是当代作家,很多人看过他的书,听过他写的样板戏,和我们在时间上近,口味也是扬州地区的家常风味。这种难得亲民风格,很容易在消费者那里找到共鸣,喜欢不喜欢淮扬菜都没关系,只要你喜欢汪曾祺的文字,也许你就是一个淮扬菜潜在的拥趸。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声滋润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平实通透,说起食物来更是充满灵性雅趣,看进去,不由得你不喜欢,不由得你不馋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那些充满了感情、乡愁的食物。

全体签名的午餐菜单

图片发自简书App

高邮鸭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咸菜鱼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界首香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杨花萝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蒲包肉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葱油药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南乳炝虾

图片发自简书App

酱香牛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农家杀猪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咸菜茨菰蛋花汤。很平常的食材,却造出了一种浓浓的乡情味道,它本身的那种醇厚和水生植物的那种新鲜结合出一种另类的鲜味,让不熟悉这块土地的人会感到一种新奇,从而被这种淳朴的乡情所吸引。

图片发自简书App

雪菜虎头鲨。虎头鲨又叫塘鳢鱼,菜花鳢鱼,最好的季节是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烧鮰鱼肚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鸭血汪豆腐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青菜炖斩肉,民间版狮子头。

图片发自简书App

淮扬软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虾籽蒸白鱼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葱油烧饼

图片发自简书App

芥菜汤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马蹄炒瓜鱼

品尝这些传统朴实的味道,如同阅读汪曾祺的文字一样,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似乎有点挽留的味道,用美食挽留住我们对故乡的情感,也让推广扬州菜有了当代文化色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