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瞄准具的由来

高精度战略轰炸,是指对某一个战略目标实施精准轰炸。

二战“蛾摩拉”行动中,英美两国联合出动3000多架轰炸机,从德国上空呼啸而过,分批次投下9000吨炸弹,全部精准落在汉堡市内的多个目标,一时间这座大型工业城市彻底变为废墟。

那么,炸弹是如何精准击中地面战略目标的呢?

一战初期,在没有轰炸瞄准具的情况下,轰炸机炸得准不准,不光靠操作者经验,也凭运气。

20世纪20年代,新生的空中弹道学为空投炸弹指明方向。早期轰炸弹道表问世后,工程师伊万诺夫和瑙莫夫在此基础上,为“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研制出第一款瞄准具。

这种瞄准具以固定角度瞄准目标,飞行员需要一边对照弹道表,一边通过瞄准具瞄准,轰炸点与目标点偏差依旧很大。俄国工程师茹拉夫琴科发现,影响精确轰炸的因素除了飞机航速外,还有风速。他受狙击枪测风仪的启发,为瞄准具设计安装了风速计算仪,极大地提高了轰炸精度。

与传统轰炸瞄准具不同,美国诺顿公司设计的诺顿轰炸机瞄准具,上方是瞄准镜,下方是陀螺稳定器。它们各自独立,通过连接装置组合在一起,其内部2000多个零部件形成一套“独门绝技”——自动计算飞机的投弹角和与目标的夹角。

诺顿轰炸机瞄准具有多准?1943年,一场特殊的“表演”在美国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万众瞩目下,技术人员利用诺顿轰炸机瞄准具,将一枚木制“炸弹”,从百米高空准确落入预定区域。

理论上,投弹手通过瞄准具,可以从约7000米的高空,将炸弹投到地面半径不少过30米内的目标。二战期间,诺顿轰炸瞄准具的轰炸效果和精度立竿见影,被盟军形象地称作“高空手术刀”。

二战后,随着雷达、导航系统等先进电子技术发展,光学瞄准轰炸的“鹰眼”逐渐改进成“电子眼”,雷达瞄准轰炸、雷达交联瞄准轰炸和导航瞄准轰炸等多种轰炸方式,让轰炸精确度大幅提高。

此外,某国外公司研制的一款空地导弹,还可以让轰炸机在远离敌方防空圈的区域投掷弹药,弹药会自主飞行数千米后,精准击中目标。这种应用精确制导技术的弹药,会在下落过程中持续瞄准和调整,让轰炸机真正具备“指哪打哪”的高空打击能力。

上图:英国空军飞行员操作MK-14自动轰炸瞄准具。资料照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